•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专栏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书评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书评
    剧变年代那些赶早人笨拙的脚印
    《企业再造》
    《勇敢抉择》
    《打开财富之门》 ———让期货走进生活
    中国还没有向全球商业史提供新东西
    《崩溃》
    虚心向动物学习
    回归人性本源 解构企业往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还没有向全球商业史提供新东西
    2007年0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许知远

      

      吴晓波在这本书里叙述了无数滑稽的故事,还有辛酸的个人命运,但我认为这些都指向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中国经济崛起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可言,它不过是政府为社会与个人让出部分空间,被压抑了多年的对物质的渴望很轻易地引发了广泛的变化。

      这项逻辑贯穿了1978年至1992年的改革,也仍适用于1992年之后的改革,只不过在此刻,政府也参与了这场游戏,它将自己视作了一种新型的公司,于是中国超过2000个县,变成了2000个公司,也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原则。

      中国漫长的历史早已表明,政治具有吞噬一切的能力,也只有它能够调动所有的社会资源。而至少在最近的300年,人口的压力带来物质的匮乏,政治动荡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强烈的饥渴(只要看看海外华人取得的商业成就,很容易理解中国的经济成功)。这两项因素,再加上1990年之后全球商业革命所导致的分工格局给中国带来的契机,全球政治格局的相对稳定,中国的经济崛起,变得不难理解。

      这本将近300页的著作不断提醒我们,公司只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态中的一部分,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思想传统、人的性格、社会习惯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这种提醒,比我不断看到的由经济学家、企业家组成的自我庆祝的联盟要值得倾听得多。我们容易低估自己的时代,但也常常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如果放在一个更为漫长的历史上,事实上,对于中国的考量也理应如此,1978年至2008年的商业变革,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精彩。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一个由市场的庞大,和人民的饥渴带来的繁荣,它还没准备向全球商业史提供什么与众不同的新东西,比如技术上的创新,行业上的标准,或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作者系《东方企业家》首席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