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生活风险增大
中国经济转型,在取得巨大成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本由政府承担的一些风险,逐步转交给百姓,从而普遍增加了居民的生活风险。例如:收入稳定性降低、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主要大城市的工资调整远远赶不上房价、教育、医疗上涨幅度等: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铁饭碗”从1997-1998年起显著减少,“国有及集体企业就业人数”占比已由1995年时的75%,下降到2004年的29%;
●《人民日报》2004年抽样调查统计:全国劳动合同中,签约期在3年以下的占60%;
●人事部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全国人才市场,平均每个职位有2.22人竞争;
●以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的社会保障水平,我国1991—2004年间在4%—5%左右,而英国、美国、瑞典在1995年分别达到了29.8% 、33.2%、 35.8%。
但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常会打开。类似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成功的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其证券市场发展。在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证券市场、基金行业已发展了近20年和近8年,正经历着制度性改革和创新,变得越来越健全和高效。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居民通过基金理财抵御生活风险,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不理财风险较大
综观历史,假设选取相对平均的年通货膨胀率5%计算,20年后,100元的本金在14年后将缩水一半,仅剩50元。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的数据显示,1998年100元的人民币购买力,只相当于1978年的26.96元,贬值73%。
如果进一步考虑养老、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考虑收入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考虑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难发现: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令现有资产稳定增值,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未来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因而不理财本身就有较大的风险。
传统存款难以解忧
储蓄存款是人们最基本的、已延续几十年的理财方式。居民储蓄中,2/3是定期储蓄。
但是,存款利率自1993年起持续下调,并从1999年起连续7年半徘徊于历史低谷,如:1999年6月以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只有2.52%,扣除储蓄利息税后仅为2.016%或以下。这种利率水平,不仅很难超越通货膨胀的长期平均水平,很难帮助居民抵御长期贬值风险,而且由于其间几年,一年期定存利率甚至低于当年消费价格指数,使得居民通过存款不仅没有获得实际的保值增值,反而贬值。
另外,海外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存款更多的作用是家庭支出的防护垫,难以为资产增值做出重要贡献。
为什么选择基金理财?
首先,小资金投资有一些劣势,如:难以做组合投资,无法分散风险;缺乏研究资源,信息不对称,投资决策盲目,应变能力差;谈判地位弱等。基金集结各路小额赢余资金,通过专业理财,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不足。
其次,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基金是最大众化的。因为:
第一,基金整体风险相对较低。例如:股票对应的单个存续风险较大,1990-1998年的10年间,世界500强的淘汰比例是54%,小额资金投资个股,尽管可能取得高于基金的收益率,但风险较大。美国许多大基金历史长达几十年。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业理财及时调整投资,是基金走得稳、走得远的重要原因。另外,尽管基金的长期升值潜力可能明显小于收藏品、或期货,但也没有赝品带来的本金折损,或杠杆下的加倍风险。
第二,基金操作不难。比较古玩、字画、红木家具等收藏品,或比较期货等复杂的衍生工具,基金不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只需了解基本的理财要领,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了。
第三,基金变现容易。开放式基金每个工作日都可以按基金净值赎回,任一工作日都可以交易。比较房地产、收藏品等其他投资品,基金的变现能力可能是最快捷、便利、确定的。同时,开放式基金随时按净值变现的特点,也进一步降低了投资风险。
第四,基金门槛低,随时可以投资。基金一般只需1000元就可以开始投资了(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起点更低,一般每月只需几百元)。这是投资房地产、收藏品、衍生工具难以比拟的。
第五,基金品种丰富,可以通过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程度、多样化的风险收益特征,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
按风险收益特征从低到高,基金有四大基本类别: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在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细分类别,如:超短债基金、短债基金、保本基金、指数基金等,因而能够通过适当的选择或搭配,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短期或长期的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