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我国对外贸易在2006年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
从1994年以来,除了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小幅逆差外,我国持续双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更是进一步扩大。持续双顺差直接表现为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规模积累和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给我国的经济和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成因是复杂的,简单地利用汇率升值进行调节,作用有限,在某些方面甚至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思路应为,以解决内部结构性失衡为根本出发点,减少不必要的外汇流入,控制外汇过度流入导致的风险,使经济金融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增长。
一是应以解决内部结构性失衡为根本出发点。一方面,从我国来看,解决国际、国内经济失衡的根本之道,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另一方面,虽然未来几年的国际、国内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将强劲,全球不平衡无序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为我国实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其重点,一是理顺各类要素价格,包括资金(利率、汇率)、工资、土地、能源,逐步推动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二是加快落实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的各项政策,包括加快完善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税收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体制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支出,可考虑适当降低税收,实现藏富于民;加大国有企业的分红比例等。
二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汇流入。可从汇率、外贸、外资、外汇管理与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入手,减少不必要的外汇流入。
在汇率政策上,应仍坚持稳步升值政策。一方面,从我国实际工资率增长持续低于劳动生产率角度看,人民币实际汇率确实存在一定的低估,汇率调整虽然对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作用在弱化,但仍有一定作用,尤其是一般贸易,而且汇率调整还有助于推动国内产生升级等经济结构改革。另一方面,应继续顶住各方压力,实行稳步升值。这既可实现以市场手段寻找均衡汇率,避免一次性调整可能出现的超调,也可给宏观调控留有空间,适当扭曲汇率水平保持出口水平,为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影响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外贸政策上,除进一步控制“两高一资”出口,加大技术进口外,应进一步研究出口退税政策,避免出口退税政策导致的“国货复进口”现象,同时应从财税政策,尤其是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会计、税收政策入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在外资政策上,应加快推进两税合并,调整地方的考核机制,治理地方在引资方面的恶性竞争,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统一制定内外都适用的产业与区域政策,同时在外资并购上应重点关注反垄断问题。
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国内资金的自我平衡。当前可考虑一是允许外资企业参与国内的股票、债券市场融资,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三是推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区域性非上市股权转让市场,四是在已引入外资金融机构的前提下,让外资金融机构为我所用,让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允许其在人民币货币市场上更大比例的融资等。
此外还需在外汇管理上进一步严格资本管制,加强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监管,减少资本项下资金通过经常项下低成本流入。
三是控制外汇流入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外汇大量流入,其宏观风险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汇流入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引起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二是当外汇流入中有相当部分以债务形式流入时,可能存在的外债风险,主要是货币与期限错配风险。
首先,外汇的大量流入已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巨大的难度。虽然央行已大量对冲因外汇流入而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但社会流动性仍偏多,资产价格上涨迅速。加上当前经济周期仍属于上升期,金融管制放松,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逐步推进,货币调控的微观基础发生一定的变化,货币内生程度加强,原有的行政性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有效性下降,市场化调控手段尚未完全建立。日本的教训表明,在升值环境下,不正确的货币政策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打击。当前应突破原有货币政策框架的束缚,从现有的金融微观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发,重点关注社会流动性,既重视CPI,又不完全受其束缚,适当考虑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带来的危害,着眼于回收社会过多流动性。在政策工具上,仍以央行票据与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在加强资本管制,平等外贸、外资政策基础上,可考虑灵活运用利率手段。与此同时,央行还应积极推动外汇、资本市场(企业债)的发展,扩大虚拟经济的池子,利用虚拟经济吸收一部分流动性,避免过多流动性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此外,央行除了在负债方被动对冲社会流动性扩张外,还应积极在资产方协助改变经济结构不均衡,以最终实现对外平衡。应主动与财政部沟通,用好现有的外汇储备,协助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历史痼疾,提高其战略收益。
其次,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环境下,外汇流入绝大部分转化为官方储备,货币错配以及由此造成的汇率波动风险,主要由央行承担。对此,一是应改进当前“投注差”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二是尽快将本币表示的外债纳入统一管理,同时密切监测和管理企业未分配、已分配未汇出的或有债务。三是近期应加强对短期债务,尤其是贸易融资的管理,实现总额管理。
此外,鉴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除通过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外,还需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政策,包括行政手段,抑制其价格过快上涨。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