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两会”期间,身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28位河南酒业的“大腕”,在一份提案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将联名向大会提出建议:提倡河南省各类公务宴请中用本地酒。报道称,此次“圆桌会议”是由河南省酒业协会牵头的,“正好政协开会,酒界的代表都在,这也是一个好机会。”
这则消息令人愕然。一年一度的两会,是集思广益,作出重大决策的平台,可以说是当地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而广为关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着民众的期许,人们关心的许多问题都希望能通过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得到重视和解决,不同群体尤其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也常常寄希望于代表、委员们来实现。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刻,部分代表、委员却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为自己的利益大声疾呼。这种做法本身是否背离了代表、委员的职责,是值得商榷的。
从小的角度来看,代表、委员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疾呼,体现出了代表、委员对自己所代表的选民的负责态度。但是,如果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这种做法非常不妥。我们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一定每个行业、每个利益群体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倘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公权力平台为本行业或本利益集团牟取私利,必然导致另外一些行业和群体的利益被忽略乃至受到损失,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有限公共资源的浪费。人大代表或委员所代表的是一方民众的利益,应该关心的是公众的利益,应该反映的是全体民众的利益诉求,倘若受到行业或自身利益局限,就无法完成所肩负的职责。
而且,这种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身份发出的建议,可能带有“逼宫”的意味。我国《代表法》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并答复。”面对28位代表、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决不敢视而不见,问题是,政府该如何面对并答复这份建议呢?
市场经济所构筑起来的游戏规则,是建立在自由、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与之格格不入。显然,河南28位代表、委员提倡在本省各类公务宴请中用本地酒,实际上是在纵容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下发红头文件进行明确要求。比如,去年,湖北省汉川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红头文件,给市直机关和各乡镇农场下达喝酒任务,全市各部门全年喝“小糊涂仙”系列酒价值总目标为200万元,完成任务的按照10%奖励,完不成的通报批评。这种做法尽管每次都遭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批评,但不会隔多长时间又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演。
这次,当河南省的28位代表、委员将提倡“各类公务宴请中用本地酒”的建议拿到“两会”上,我们更应该对这一现象保持警觉。既然从事酒类的代表、委员可以联名向大会提出用本地酒的建议,其他行业为什么不能?既然河南的代表、委员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其他地方的为什么不能?倘若这种做法蔓延开来,不仅导致代表、委员职责的扭曲,也可能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根基造成破坏。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必须摆脱狭隘,走出自身角色和自身利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