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9年,佛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相比因为研究“性”而大名鼎鼎的佛洛伊德,荣格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肯定只是个“非著名”级别的“名人”,不过他有一句名言却家喻户晓,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为什么国人对他的众多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兴趣,却对这样一句看似武断的结论情有独钟呢?或许这句话格外符合中国国情,尤其是若将这句话中的“命运”换成“财运”,就更让人觉得接近真理了。
每逢年末,各行各业都会忍不住弄出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其中财富排行榜格外引人关注。排行榜中的富豪们就像猴子,站在地上时看不出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一旦被赶上了树,红屁股便格外刺眼。年复一年,说不清有多少富豪成名之日就成了倒霉之时,随便被调查一下,离监狱大门就不远了。唐万新倒下了,周正毅倒下了,顾雏军也倒下了,那些非著名的富翁就不计其数了。于是关于民营企业家原罪的问题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一晃几年讨论下来,依旧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过这种讨论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放在以前“赦”与“不赦”,官方一个文件就统一思想了,何须布衣们咸吃萝卜淡操心。
据第四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77.4%的私营企业主来源于工人、农民供销员、军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7.4%从个体工商户脱胎而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民企富翁们大多数是草根出身,他们在事业起步之初各种“资源”想必是十分匮乏的。中国十几亿草根阶层,在如此拥挤不堪的致富道路上他们能在短短一、二十年里脱颖而出,可想而知,闯红灯是免不了的。从向银行贷款取得原始起动资金,到投标找项目,到躲避偏高的税费……熟悉国情的人都可以推断出来,一个循规蹈矩的草根创业者,他要想在权力对财富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成功,概率必然很小。
有人将与“权贵”型民企相对应的某些草根民企称为“地痞型”民企。这些“地痞型”民企是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在制度之外“抄近路”闯出了一条路,正是由于他们具有这种痞气,才没有因为先天资源不足而被淘汰,畸形地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历史上每次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和大多数老百姓和中间阶层人士不一样,他们具有“痞气”,敢于犯规甚至犯罪去突破体制束缚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对于他们的成功,社会往往处于两难之中。从内心讲,大家都能接受的成功者最好具有高尚的人格,起码遵纪守法。可是在中国社会中,中庸思想始终是国民难以彻底抛弃的习惯思维模式。要搅动一池死水,在开始阶段,这些具有“痞气”的变革参与者往往起到了有生力量的作用,是天然活性因子。客观上,他们的参与促进了变革的发展推进。
等到大多数人的思想已经转变过来,适应了新形势,变革也就走上了正轨。这些人身上的“痞气”不再是积极因素,而是破坏秩序的毒素,怎样处理就此成了难题。“行大事不拘小节”是国人普遍认可的处事态度,那么看在客观上他们曾经有过积极贡献,所谓原罪一笔购销当然是可以的。不过同样从大局观出发,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追究其可以理解不可原谅的原罪同样是符合国人思维方式的,因为惩治他们可以震慑以后试图“胡来”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就个人的角度看,此话无可厚非。但在一个社会里,具有敢于突破法律、制度约束的“勇敢”性格才能获得好的命运,实在是不太正常的。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一个剧情:秦始皇出征时,某次在营帐里思考对策睡着了。营帐外的侍卫看到了怕他着凉,就进去帮他盖披风。秦始皇惊醒后,当即斩了这个“活泛”的侍卫。理由是他的职责是在帐外守卫,进帐盖披风就是擅自脱岗,按律当斩……秦始皇的为人一向不为国人认同,不过他这样做倒是颇有大局观念。
一个社会,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才能生出好的命运?这是对这个社会是否具有持久发展能力的检验。原罪的讨论就历史而言只是短期性的,成功型性格的问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