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维权在线
    证券“打非”呼唤场外交易市场
    股东代表诉讼维权渐行渐近
    如何查询企业的银行账号
    是谁当了我的房子
    “打新股”难 为小股民鸣不平
    “小非”超比例减持岂能事后公告
    防治“老鼠仓”须大刑伺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非”超比例减持岂能事后公告
    2007年02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解禁的非流通股减持量达到总股本1%时应公告。然而近期出现了这样的怪事,某公司第二大股东已经减持了总股本的3.29%才公告,该股东曾承诺“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数量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时,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公告”,但是第一次公告,减持量就达到了总股本的3.29%。

      既然已经作出过相关承诺,那么显然应该知道规矩,违反了自己的承诺,显然不是不清楚相关程序,而是故意为之了。众所周知,由于很多非流通股本身的认购成本远低于流通股的溢价发行价格,通过长时期的分红派现及送股等公司的股本回报行为后,有些非流通股的成本极为低廉甚至接近于零,面对高估值的流通股价,其套现的欲望可谓非常强烈。为了能够抛到一个更好价钱,尽最大规模套现后再发布公告,能够避免在高位缺乏足够量的买单的情况出现。因为满1%后就马上公告,市场会警惕,在延迟公告或不合规公告的情况下,除了像中登公司这样的机构能够随时监控外,公众股股东没有公平获知的渠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流通股的解禁周期的到来,如何有效监管“大非、小非”们违规套现的行为已经刻不容缓了。超比例减持事后公告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够得到强有力的遏制,可能会形成羊群效应,在减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示范效果下,必有后来者铤而走险,如果大规摸减持到超过5%甚至10%以后再公告,侵犯的将是谁的利益?当然是信息处于弱势的小流通股股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这种公然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行为,仅靠书面警告显然是没有威慑力的。需予以现金处罚及没收部分套现所得及再次锁定剩余未抛售股份“5年强制锁定期”的严厉制度来保障公众股小股东的利益不受践踏。只有建立起不敢违规套现的制度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解禁股大举出笼后违规套现、违规信披行为的出现。(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