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天下
  • 8:上市公司
  • 9:产业·公司
  • 10:书评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T1:大智慧
  • T2:大智慧
  • T3:大智慧
  • T4:大智慧
  • T5:大智慧
  • T6:大智慧
  • T7:大智慧
  • T8:大智慧
  •  
      2007 年 2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专栏
    公交公益化 还需考虑人的感受
    联想:觉醒中带着遗憾
    看不见的收成
    去哪里租廉价房呢
    美国大学向左,美国社会向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不见的收成
    2007年0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朱近野

      专栏作者 现居北京

      在北京的超市与菜场里,如果要找柚子,那就是琯溪蜜柚的天下。虽然标记形制不同,但都有闪闪发亮的琯溪两字。但说实话,琯溪柚的口感实在有负贡品之名,或偏苦,或偏干,而果肉和皮不易分开,连带损害了风味。

      不久前,我买到一种包装简单的柚子,正好有客到访,品尝后大家称赞不已。两三天后我再去原处,摊主却说只剩三个,今后就没有了。这种柚子从前是种植者直发给他,而现在不再供货,批发市场也不会有。原因是:“北京卖不上价,现在卖到韩国去了。”听罢,我惆怅不已。

      据摊主说,这种柚子产自漳州。此后很久,我一直觉得漳州柚胜过琯溪柚。又有一天,却偶然发现,琯溪柚就产自福建漳州市平和县。我顿时明白,琯溪柚未必名不副实,只不过佳品往往“卖到韩国去了”。

      我偏好橘子。浙南一带盛产柑橘,乐清市虹桥镇某工厂制造的橘子罐头,小圆扁罐包装,口感极好。与市面上普通鲜橘相比,没有开水味,而与普通橘子罐头相比,甜味更纯正。这种罐头出口为主,其实在北京木樨园也能买到。不曾想我兴匆匆奔去南城木樨园,却在市场里怎么也找不到。询问店主,也不知其然。据日经BP社的消息说,日本每年要消耗六到七万吨橘子罐头,其中接近九成产自中国。想来橘子罐头在木樨园的消失,还是因为“卖到韩国去了”。

      奇遇偶尔还是会降临的。某日,我去人民大学附近当代商城地下的超市,在货架上瞥见一瓶果汁,日本产,瓶身上却写着大大的“温州みかん”(温州蜜柑),我买下之后,上网四处搜索,并询问了日本的一位老年朋友。最后获知温州蜜柑是祖籍温州,四五百年前传到日本后优化品种,20世纪重新回到温州的名品。而这瓶果汁,用的是日本本土种植的蜜柑,并非温州出口的橘子重新回到北京高价出售。来龙去脉清楚之后,我才打开瓶盖。果汁连同里面的果粒,味觉、口感都与虹桥产的橘子罐头完全相同。只是虹桥的橘子罐头,在偌大北京,已经找不到了。

      虽然如此,我也知道广袤的原野中,那些优质水果年年都有实实在在的收成,而种植者也能实实在在地获得回报。倘若在北京真的卖不上价,售去日本、韩国,又有什么不对呢?相反,这恐怕是既有条件下农户所做的最理性选择。《孔子家语》里记载一则故事,说楚王出行,丢失了一张名贵的弓,随从都惶恐不安,要大张旗鼓去寻找,楚王制止他们,说道:“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则评论说:“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即是说楚王的胸怀还不能突破国界的限制。这个故事用来对付买不到上好水果的烦恼,倒是有效,只不过区区水果背后,还另有问题。

      我列举几个数字,诸位请看其中有什么特别:

      市场上普通琯溪柚零售价1.8至2元一斤;我所见的美味“漳州柚”也是1.8至2元一斤。

      浙江乐清产柑橘一等品在本地的出园价格是7元一斤。

      浙江产橘子罐头,在日本零售价格最低是88日元(约合人民币5元至6元);味道完全相同的日本产带果粒400克装橘子果汁,在北京超市里的价格是25元。

      柑橘产地的顾客,能够接纳价格较高的优质柑橘,北京的顾客,也能够消费价格昂贵的进口果汁。为何地域一变转,浙产的橘子罐头和漳州真正的优质柚就不能立足呢?它们的价格比进口产品低很多,品质又比普通等级产品高很多,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成为你我眼中“看不见的收成”?

      种植者、中间渠道、销售终端、消费者的考虑都可能促进了这种局面的产生。只是我想,中国人是不缺追求更高品质的基因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凡一种特产,都有无数的诗文传奇与之相伴。前面提及的橘子,宋人吟道:“霜后园丁剪摘鲜,桔枝才唱已装船。谁知苞贡宣和日,一颗真柑值二千”,虽然这首诗流传不广,但“一颗真柑值二千”在今日如果复现,那正是种植者与爱柑人所乐见的。

      要分析清楚这个问题,尚须更多的信息,下次再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