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时事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金融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产品
  • C12:钱沿周刊·特稿
  • C13:钱沿周刊·特稿
  • C14:钱沿周刊·专版
  • C15:钱沿周刊·专版
  • C16:钱沿周刊·人物
  • C17:艺术财经
  • C18:艺术财经
  • C19:艺术财经
  • C20:艺术财经
  •  
      2007 年 2 月 12 日
    按日期查找
    C20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pdf
     
     
      | C20版:艺术财经
    画廊不是让 艺术家迅速蹿红
    女权主义艺术下一波热潮?
    北京永乐继续瞄准近现代书画
    2006,艺术市场巅峰之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6,艺术市场巅峰之年
    2007年02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顾维洁
      据最新的官方公布数字,2006年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已超过75亿美元,远远高于艺术品交易史上以盛况著名的1990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的46场拍卖总成交额超过2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了75%。其中有19件拍卖品的成交价超过百万欧元。

      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728场次专拍总成交额超过了156亿元人民币,与2005年的622专场、157亿元的总成交额持平,同时远远超过2004年的407个专场、近80亿元的总成交额。而在中国艺术品历史拍品成交价格前100位排行中,有88%的创纪录拍品都在2004年以后成交。另外,根据伦敦交易市场调查的实际数据指出,史上最贵的艺术品有40%都在1996年后成交的。纽约2006秋季印象派作品拍卖会上,现当代艺术品价格上涨超过10亿美元之巨。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作品、毕加索的作品和中国的当代艺术更是成为市场新宠。

      2006年绝对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巅峰之年,虽然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成交率下降,但是总的拍卖成交额却在不断上升。也就是说,市场回归理性,但是精品价格却节节高攀,不少艺术家如刘小东、张小刚、方力钧、陈丹青等均出现历史新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新高不仅出现在国外,在国内市场也有所涉及。

      法国菲利浦拍卖行去年在伦敦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上,整场主角是两位中国艺术家方力钧和王广义。而张晓刚的作品《天安门》在香港佳士得则拍出了234万美元的天价。

      两年前,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家世界最大的艺术品拍卖行在亚洲当代艺术品上的投资才2200万美元,而仅仅在2006年,它们对于亚洲当代艺术品的出手价值就高达1.9亿美元。这其中60%以上的作品都来自中国。刘小东的作品《三峡新移民》,于2006年11月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2200万元被人买走,创造了当代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虽然很多艺术市场的资深人士认为,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对经历过1991年世界艺术市场崩盘的资深收藏家来说,交易的盛火背后或许会隐藏更多的危机。但是同样有像迈阿密的艺术交易者和收藏家Marvin Friednam那样的业内人士说:“艺术交易只会越来越火热,这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生活装饰品”。同时他们也指出:收藏家们现在购买艺术品,就等于面对着将来必须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对于那些对交易市场不够熟稔、对艺术史的知识也不够丰富的新一代收藏家来说,这个风险更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