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调查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升值对能源行业或较有利
    潘石屹竟然如此忽悠房价
    转移支付 需要部委“削权”
    监督缺位导致政府采购问题迭出
    中国假期制度需要大改进
    “纳税光荣”为何屡遭阳奉阴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监督缺位导致政府采购问题迭出
    2007年02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刘道伟
      □吕翔

      

      财政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强调政府采购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低价优先、价廉物美的原则,切实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采购由于是集中、批量采购,其价格应该远低于市场零售价,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政府采购价高于市场,无非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种情况是采购人员无知,被奸商欺骗了。但是,再贪婪的奸商敢把产品加价40%以上卖给政府吗?既然是招标采购,工作人员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怎么可能被骗?那么,剩下的一种情况就是寻租,部门权力寻租或个人权力寻租,即相关部门或相关采购负责人,以远高出市场的价格采购商品,而把两者的巨大差价据为己有或部门所有。

      目前我们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制度设计恰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政府采购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实施的,管理和监督也常常是由同一部门来负责,这种政府采购实施和管理合二为一的机构设置本身,就使得有关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监督流于形式,无法产生真正的监督效果。    

      比如,在2005年的广州两会上,有代表指出:“不少政府部门今年的电脑预算竟然是2.5万元一台。”广州市财政局对此的答复却是:政府部门使用的电脑与个人电脑相比,配置要求会有所不同,而且需要两三年的售后服务。

      政府采购的实施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出现这种辩解也就毫不奇怪了。财政部当初出台的《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曾规定,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不得直接参与和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商业活动,其出发点就在于防止两种互相制衡职能的重叠,导致监督悬空。事实正是如此,在具体实践中,经常出现同一部门既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又负责具体采购事务,导致有关部门在职能问题上界定不清,出现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

      而且,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往往比较简单粗糙,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加之相关项目未作细化,有关部门和采购人员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等诸多问题,既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也导致大量权力寻租现象伴随而生,同时也加大了监督的难度。甚至,有些地方的政府采购直接就由财政部门来负责,财政部门既是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者,又是政府采购的主导者,同时还是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者,这种高度“集权”的职能设计本身,就使监督被完全架空。

      监督缺位导致了政府采购的不透明。政府采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环境中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物有所值,但是,由于没有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作为一个经济人本身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也经常模糊招投标主体,搅乱招投标程序,使招投标这一公平竞争的平台演变成权力寻租的平台。

      政府财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追根溯源在于监督的缺位,鉴于政府采购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确保资金得到高效使用,必须采用监督、采购、预算三者互相制衡的制度设计,强化监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