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新疆伊犁,洋务派中坚人物李鸿章提出改“土路为铁路”的主张,因为俄国侵我边境,“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难以有效制敌,但在当时遭到一片反对,史称“闻此议者,鲜不咋舌”,视为骇人听闻之谬论。1880年,中俄在伊犁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运兵成为紧迫问题,李鸿章、刘铭传等再次提议修铁路。然而,顽固派的反对更强烈,如有人上奏指责说:“观该二臣筹划措置之迹,似为外国谋,非为我朝谋也……人臣从政,一旦欲变历代帝王及本朝列圣体国经野之法制,岂可轻易纵诞若此!”有人奏称说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共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君不言利者也”,诬修铁路是“蠹民”的“邪说”。还有人上奏说修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铁路火车实是不祥之物,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祸。
1880年底,由李鸿章主政的海军衙门出面开始修从开平煤矿唐山至胥各庄段铁路,以利运煤,至次年修通后,他才正式奏报朝廷,并有意不伦不类地将其称为“马路”。即使如此,反对派还是罗列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后相互妥协,允许铁路通车,但条件是必须用骡马拉引煤车皮。后来几经周折,方才允许蒸汽机车运行。1888年11月,李鸿章又提出修筑津通铁路,以期由津通路将沿海与内陆连结起来,加强军事、防务。这一奏请虽得到朝廷批准,但把铁路修到天子脚下也捅了马蜂窝,于是反对者纷至沓来,掀起了近代关于铁路的又一次大争论。为了耸人听闻,反对者将修铁路与“灾异”强扭一起,称清宫太平门失火就是“天象示儆”。
新事物引发的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各种政治利益力量的尖锐较量,以及朝廷、部门和地方官员之间的博弈,铁路火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实是一面明亮可鉴的镜子。
不要以为只有前人才是愚蠢幼稚可笑的,虽然历史不能两次流过同一条河流,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应看到,许多历史事件是很近似的。中国规划发展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的创业板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就颇近似于晚清的铁路火车。
中国需不需要开设创业板,具备不具备开设创业板的条件?回答应是肯定的,理由至少有三:一是中国目前的企业已逾1000万家,其中的绝大多数(99.3%)是中小企业,而在多年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传统金融机构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10多年来虽然初步建立了资本市场,但这个资本市场主要以方便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为基本宗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与资本市场无缘。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意味着中国具有对创业板资本市场的极大需要。二是美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运作,已有很多经验教训可资中国吸取借鉴,中国若开设创业板,必会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之上,少走许多弯路,发挥后发优势。三是学界、政界的主流声音倾向于开设创业板, 2000年,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也曾表示“创业板市场筹备已进入倒计时”。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04年5月27日推出的是中小企业板块。对此,虽然主事者解释为几变几不变,许多人包括以前的支持者还是深感失望,有人批之为不伦不类。而在笔者看来,就是马拉火车的翻版,变的是路轨机车,不变的是骡马。
力主推出创业板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是妥协的结果,如果不妥协,它就会被“一票否决”掉。那么究竟是谁反对开设创业板呢?成先生并没有明指。这实在是令人容易联想的怪事一桩,支持开设创业板的学者、官员,都敢于在公开场合或媒体上发表支持言论,而反对开设创业板的且包括拥有“一票否决”权的部委却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或媒体上讲过不同意开设的话。当然,也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教授、博士连篇累牍地发表大作,声言反对开设创业板,但他们的理由和结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足为训。
如今,呼吁开设创业板的声音重又风生水起。不管马拉火车有几天,都显得太久,同理,把中小企业板块提升为创业板也不宜久拖。但愿中国证监会像力推股改一样,再一次表现出魄力来,排除阻力,尽快完成创业板的设立,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