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兵兵
在3日举办的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表示,促进消费是中国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则介绍,鉴于2006年中国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对外贸易顺差大、第三产业发展有所回落等经济问题,2007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落在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千方百计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以保持2007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据介绍,200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00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GDP10.7%的年增长速度,且达到了近十年的最高峰。黄海表示,尽管如此,中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较弱,促进消费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多项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较好收益。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连续四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粮食连续三年增产,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达到20%以上的增幅,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收入方面,城镇人口收入水平增长10.4%,农民收入增长7.4%,创1997个以来新高。
但是,姚景源介绍,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2006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4%,虽然同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二是货币信贷投入过多,2006年计划货币信贷投放量为25000亿元,但仅去年一季度就用去计划额度的一半,前三季度货币信贷投放量已经达到28000亿,全年货币信贷投放则达到31000亿元。三是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就很容易引起贸易磨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姚景源认为。
而外需增大、产能扩张和资金流动性大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推动的要素,“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大对银行的信贷提出了旺盛的需要,投资规模扩大又导致产能过大,国内消费不能得到相应的增长时则势必加大出口,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姚景源分析说。另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2006年实际单位能耗仅下降1.23%,不及“十一五”规划中4%的下降目标。第三产业发展也有所回落。
鉴于此,专家认为,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将对保持2007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商业零售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工具,也将成为培养中国制造业品牌的良好载体。
在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介绍,未来上海在扩大国内需要方面的工作立足点将放在发展国际购物中心和便民商业设施两方面。2006年,上海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336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节庆商品销售接近1600亿元。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左)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右)均表示,促进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本报传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