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财经新闻
  • 10:时事·海外
  • 11:观点·评论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版
    市场结构和资产结构重大调整: 从单一股票市场转向多层次市场
    发展债券市场的六点政策建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展债券市场的六点政策建议
    2007年03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为了平衡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改善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应积极发展中国债券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企业债发展滞后。这种不合理的资本市场结构不仅蕴涵着较大的金融风险,而且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这种不平衡,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全面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有效的直接融资工具,这对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供低风险投资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放松管制,扩大规模

      逐步放松对企业发行债券的管制力度和发行额度的限制,降低企业发行债资格的审核标准。尽可能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允许企业发行不同级别的债权,这将有利于信用评级业务的开展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也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行。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调整政府的职能和监管方式,将政府的管理重点由制定和分配额度、直接选择发债企业转变到规范发行主体、培育和规范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上来。发债资格和额度的确立应向注册制转变等。

      2、统一债券市场,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人为地分割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凭证式国债市场三部分。银行间市场没有企业和居民参与,交易所市场只面向机构投资者,凭证式国债基本不流通。建立统一的证券市场,规范证券市场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推出便捷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方式和完善证券交易服务体系,有利于企业债的发行和流通和提高交易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

      3、规范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清理信用体系中的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强化社会信用基础,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建议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风险连带责任,对自己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行为且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政府应严把信誉关,提高评级质量,增加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信任度,使投资者能够根据所披露的信息和信用评级结果,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

      4、大力推动债券产品创新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品种比较单一,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占了我国债券市场的绝对比重,企业直接融资工具品种匮乏,企业债券规模很小。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买断式回购和债券远期交易等债券工具。扩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5、放宽利率管制,债券价格市场化

      债券是利率产品,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债券的前提。推动利率市场化,用利率水平的高低来量化债券风险。根据风险大小、债券投资级别的高低,推出的收益率,拉开不同债券的档次,吸引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增加整个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的成本,减少中央财政的负担,真正发挥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

      6、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市场影响力较大、行为比较规范、注重诚信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债券市场的合理发展。应减少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体制障碍,拓宽合格资金入市渠道。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应当考虑在推出QFII的基础上,积极推出QDII及CDR等。此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境外证券监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资本市场层次对比

             美国                                 英国                         中国(内地)

    层次一    NYSE、NASDAQ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            上证、深证交易所

    层次二    公开报价系统: OTCBB 和 Pink Sheet    AIM:二板,针对高增长型公司    无

    层次三    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                 区域性市场                     曾短暂出现,现在没有

    层次四    私募股票交易市场                     OFEX:针对为上市的证券         无

      上市公司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比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平均

    中国    N/A     0.19    0.46    0.55    0.50    1.97    0.74

    美国    1.03    6.11    5.06    7.27    3.62    3.65    4.46

    英国    3.61    3.93    3.63    6.28    6.94    4.98    4.90

    日本    4.74    5.14    5.67    2.61    2.54    N/A     4.14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006》、NYSE网站等的数据计算而得

      企业债券发行额

      单位:百万美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    1007.28    1783.98     3944.17     4344.66     3968.45     7936.89

    美国    365500     669500     465000     641400     591900     683700

    英国    148539     129033.8    130488.5    195105.7    234050.8    268882.2

    日本    1271.09    1104.17     1116.62     1669.57     2002.83     N/A

    德国    N/A        N/A         N/A         26856.3     131690.3    N/A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006》、NYSE网站等的数据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