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较近的例子发生在美国。一年多前,当扬长而去的“卡特里娜”卷走了2000亿美元,使美国失去了40万个就业机会,而当热带风暴“丽塔”正在转变成飓风,徘徊在生产石油的墨西哥湾,新奥尔良市掀起新一轮“灾难大逃往”,美联储却“固执地”持续着它的新一轮加息周期,全然不顾飓风屡屡肆虐对经济造成的紧缩影响。
虽然“卡特里娜”可能使美国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下降0.5%至1%,但是J. P. Morgan的高级经济学家Anthony Chan相信,长期而言,飓风将刺激整体经济发展,因为受灾城市需要大量的清理和重建工作,这意味着未来12个月内,将产生大量的职位空缺,而这对经济有利。
还有经济学家说,“从个人的角度看,人身伤亡是悲剧;但从经济影响角度看,我们的研究表明飓风将转变成天赐的工程。”
经济学家的此类主张,几乎所有的依据都源自所谓的“破窗理论”。
一个小坏蛋打破了一家面包店的一块玻璃,然后溜走。路人见状开始争辩,说这将带给玻璃业者生意机会,玻璃业者赚了钱去买可乐又带给可乐生产者生意机会,可乐商又可能去买鞋,如此推论下去,这小坏蛋的破坏将带给社会许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结论是:社会应该表扬这小坏蛋对社会的“贡献”!
这样一种谬论,却很难找出学理上的破绽。更加不幸的是,“破窗理论”与凯恩斯宣扬的乘数理论(始作涌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如出一辙。凯恩斯雄辩地指出,政府增加一笔购买,就像投入到湖面的一粒石子一样,将引起一连串生产和收入的增加,结果GDP将会扩大若干倍。当然,企业增加一笔投资,消费者增加一笔支出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因此,假如凯恩斯先生看到飓风吹倒房屋、洪水冲坏桥梁,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在他的脸上出现笑容。比如,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氏写道“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进而,他甚至说:“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
可是,战争和地震真的能增加财富吗?接受这个观点确实让人感到特别难受。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让我们在回到小坏蛋的例子。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窗子被打破之后,面包店老板原先计划用来买套西装的那笔钱,但现在必须用去买玻璃。于是,西装业者少了一笔生意,类似地推论下去,社会将减少许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这些减少刚好抵消小坏蛋的“贡献”。如果西装业者能够增加收入,他仍然去买可乐,那么即使小坏蛋不出现,可乐商的生意也没有减少。可是,总的看来,社会本来是可以拥有一块玻璃和一件新西装,而现在只拥有一块新的玻璃了。
这清楚地说明:灾害就是灾害,并不会演变成天赐良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凯恩斯的乘数论和破窗理论有相同之处,但是若将两者等同起来又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凯恩斯针对的是萧条期的经济,此时人们预期悲观,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比如,假设经济的萧条使得面包店老板打消了购买西装的念头以节约200元,此时上述一连串的收入增加事件就都不会发生,200元还是200元。如果这时小坏蛋出现,从而面包店老板不得不取出那200元更换玻璃,并且假设乘数是5的话,那么整个社会财富将因此增加1000元,而这远远超过那块玻璃的损失。
可是,如果面包店老板的消费倾向没有下降,那么打碎玻璃只能造成破坏。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在凯恩斯笑容的背后,是对萧条的强调。当经济陷入家庭不愿消费、企业不敢投资的暗淡境地时,一些破坏性的事件或许能激起死水微澜。但这通常只是小概率事件。
灾难能造福经济吗?简单地说,有时可以,但绝大多数时候不可以。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许正是经济学的一贯逻辑。从灾害有利还是有弊这个案例来看,经济学家的“圆滑”的解释正是其准确性的体现,如果注意不到经济学理论适用的特殊条件,就很难理解经济学的妙趣所在。而如果注意不到凯恩斯笑容背后的含义,我们就会为其幸灾乐祸而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