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存在四缺点和不足将切实解决,第二条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的确,环保问题依然是我国发展之痛。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唯独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
环保欠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痛。中国科学院牛文元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这一结论在山西省得到进一步验证。山西省社科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曾经多次对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过核算。核算表明,山西省每年的环境污染损失大约占到GDP的15%左右,新增的GDP大约在9%左右。如果计算环境污染损失,山西省每年新增的GDP基本上都被环境污染损失抵消了。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如果经济的增长是以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代价的,那么,可持续发展就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环境保护问题本身就是发展问题,没有环保的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泉。
环境问题所导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于一个经济发展对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国家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软肋。环境问题全球化导致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增强、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开始将注意力逐步转向保护生态、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随之,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为宗旨的环保法律、规章和措施次第出台,“绿色壁垒”由此而生。
近年来,我国产品在“绿色壁垒”面前屡屡碰壁,甚至被拒之门外,而我国的“绿色壁垒”又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这与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滞后不无关系,“绿色壁垒”绝对不可能建立在环境遭到破坏的空中楼阁之上,而是建立在环境保护措施得力基础之上的。
因此,无论从自身环境、可持续发展还是出口方面来看,环保问题都已经成为必须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将从八个方面入手,抓好节能环保工作。主要包括: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被纳入八项措施之内,凸显中央对解决环保问题的决心。期待这些措施能够很多地得到贯彻执行,使民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更柔美、更亮丽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