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的势态使得出境投资的QDII产品遭遇挫折。其中,中行“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产品”宣告清算,招行、工行、东亚等银行QDII产品的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对此,渣打个人银行中国区总裁叶杨诗明日前表示:银行推出非保本型美元投资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妨放开QDII产品的投资限制。
2006年4月起,银监会已经批准了11家中资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并批出145亿美元购汇额度。但从市场情况看,认购额远远低于度购汇额度,大约只有2.8%左右。恒生银行副董事长柯清辉曾对此解释道:“现在监管当局规定QDII产品必须保本,所以不能从事回报率较高(风险也较高)的投资,因此产品的回报率一般都只有5%以下。扣除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投资者便无利可图,导致申购QDII产品的热情不高。”
从宏观经济上看,QDII销售不旺,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而事实上,从政策设计开始,QDII便被管理层视为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缓解升值压力、藏汇于民的一大利器;如今这么小的认购数量,相对于国内庞大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其实际效果可谓杯水车薪。
有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目前只被允许将客户资金投资以低收益率的海外固定收益产品的规定,缘起于市场发展初期,对国内投资者风险认识不足的担忧;当时购汇有限,投资损失无法对冲。如今,当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内地股民却无缘享受中石油、中移动、蒙牛等H股企业所带来的经营收益,这无疑是一种不公。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此前曾表示,政府正在研究一项有关拓宽內地商业银行海外投资渠道、以降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的提案。他指出,商业银行有可能获准依照合格境內机构投资者(QDII)准则,投资以香港股票型基金和人民币衍生品。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一旦实施,无异于沟通A股和H股市场,将对两地上市的A股产生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