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9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9版:地产投资
    三问住房保障,“净化”刻不容缓!
    霸王之学
    以最快速度填住住房保障漏洞
    上证房地产2月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最快速度填住住房保障漏洞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和裕

      

      剑指百姓住房难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自1998年明确思路以来虽已获得了不少突破,然而,一转眼已是第九个年头了,在落实住房保障方面传出的不和谐音符却仍不时冒出。更需注意的是,执行中不到位甚至扭曲化的一些现象,其危害程度丝毫不亚于商品房市场里的那些不法手段,从制度、监管等各方面填补这些漏洞成为当务之急。

      廉租房方面,去年“国六条”出台以前,建设部公布的“70个地级以上城市尚未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消息,已经给那些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地方政府敲了一次警钟。然而到了今年春节前夕,建设部通报中“145个城市尚未建立廉租房制度”、“相当数量的城市廉租房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又如给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泼了一盆冷水。而除了供应量小、覆盖面窄等问题,“循环”机制缺位,“有钱人”占“穷人房”、“没钱人”又住不到等情况也被屡次曝光。

      “廉租房制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我觉得门槛还是高了一些、监管还是松了一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评论员杨红旭持这样的观点。他表示,目前我国的廉租房制度虽比其他住房保障产品细化,但限制也比较多,所以仍有不少低收入家庭不能及时得到住房保障;而一些城市虽建有廉租房,但空置比例很高,原因则是地方根本没有明确这些房子要供应给谁,更别说建立完善的监督、退出机制,确保困难家庭获得住房上的应有照顾。

      经济适用房方面,更像是剪不断、理还乱。分配混乱、炒号炒房、凭关系买房等黑幕早已被一一揭露;还有买到的人不愿住、挂牌出售出租,或者开着宝马来买政策房、“平民区”成为被富人占有的资源等现象也已是屡见不鲜。“经济适用房作为政策性保障住房的作用还不明显,一些地方存在供应对象错位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年初的一份报告也把调控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一住房保障产品。

      市场人士指出,经济适用房的这些弊端早已存在,只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才逐渐发作。今年“两会”期间,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明确指出,改进与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已成必然。一是在承认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规范服务对象;二是规范建设标准,要向中低偏下收入人群倾斜,面积也希望往下降;三是规范管理方式,特别是对购买者收入的监管,要从自己诚实申报、社会公示公认、必要的行政核定三方面来加强。

      而限价房方面,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一些地方的“尝试”却已叫人不敢恭维。如供应计划中的限价房用地半年“难产”,推出双竞双限项目反而比周边商品房定价高,还有限价房到底卖给谁、怎么卖等操作细则也一直不见踪影,更让人担心限价房也会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后尘”,可能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有关专家指出,现在群众的意见主要在于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完全依靠市场,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所以带来了一些问题,连续几年都是宏观调控重点的房地产,与老百姓的期望还相去甚远。

      的确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政策性住房建设似乎是一种“负担”。但要知道,对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是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其不但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尽快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