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2版:地产投资·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2版:地产投资·理财
    五大房地产建言,落实起来有点难
    万名网友热评“一户一房”
    五剑合璧方可调控成功
    投资风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名网友热评“一户一房”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调查策划 柯鹏 李和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学术委员会主席陈祥福关于“一户一房”制的提案刚被披露,就引起市场强烈关注。我们《上海证券报·地产投资》与搜狐焦点房地产网合作,进行了相关大调查。经过整整一周的数据收集,总计有12265位网友参与调查。综合调查结果及网友、专家等的看法,大家对“一户一房”的态度褒贬不一。

      专家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反对这一提案。他认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一户一房”无疑是违背宪法的,“根据宪法规定,只要该房产是经合法而得来,就受到宪法至高无上的保护”、“今天的中国不是解放前,不能‘斗地主,分田地’”。而从政策层面来说,既然国家现行的是市场经济,就应当遵守商品市场的规律,政府不应该对市场有强制权,“一户一房”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同样表示不赞成。在他看来,“一户一房”有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意味和劫富济贫的思想,“目前我国存在着多元利益群体,要对这些群体进行综合考虑,在国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来保护中低收入者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高收入者的利益。”

      上海时蓄基业房产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井维祥则认为,实行“一户一房”从长远来看是不合理的。“比如中国目前人口流动性这么大,实行‘一户一房’明显不符合流动人口的需求。”

      (统计:搜狐焦点房地产网 )

      1、对于“一户一房”的赞成度,网友的态度褒贬参半。不赞成的更多一些,占52%;赞成的也不算少,占45%;另有2%的人觉得无所谓。

      2、对于“一户一房”的操作性,网友的态度则显示出了分化。认为问题太多、难以具体执行的,占61%,认为完全可以实现的,占39%。

      3、对于“一户一房”是否具备平抑房价的作用,网友的态度倒也是有点“势均力敌”。认为不能平抑房价的,占50%;认为能平抑房价的,占45%;另有5%的人认为说不准。

      4、那么,如果真的推行“一户一房”制,影响范围会有多大呢?对网友目前家庭拥有房产套数的调查显示,家里只有1套房的还是最多数,占56%;没有房产的比例也不低,占23%;家里有2套或3-5套房的,分别占10%和9%;另有1%的人家里有6套以上房产。

      赞成方:

      1、提出“一户一房”的设想并不是历史的倒退,是“否定的否定”,是前进、是发展。

      2、理应保护一套自住房客,而不应保护含二套以上炒房客和出租房客。

      3、“一户一房”的进步之处在于保障了人的居住权,在目前中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多占有居住面积的人(可根据归结各种因素来确定一个大致标准),无疑是占有了别人的居住权利。因此不管其资产来源是否合法,只要其占有的居住资源大大超过平均水平,就应当支付超标使用费。至于计算方式,可按照多余面积(资产)的租赁税费略高一点来考虑。因为,如果资产用于租赁的话,也算解决了别人的居住权,自用则应该支付一定成本。

      反对方:

      1、提案的后续问题如何解决?比方说,农民工到城里是否不能买房?如果可以买,国家回购那一套房?有些家庭有特殊情况,父母本身有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之后又给残疾无工作的女儿女婿补差了一间19平方米的房子,按照提案应该收回哪一套?对于境外人士应该如何进行回购?最重要的是,回购住房应该由谁负责?回购之后又如何处理?提案最好能够更合理科学些。

      2、“一户一房”不可行,只有抑制需求,鼓励供给两头并进才能达到调控目标,如果只提高供给不抑制需求,建多少房都不够。应该从银行控制为第二套住房放贷做起,推行一个家庭只有第一套房可以按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