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中石化40亿港元购华润创业石油业务
    水泥出口增速放缓
    我国原木进口飙升凸显资源危机
    前2月糖出口 同比下滑53.8%
    巴西计划将乙醇燃料出口扩大三倍
    煤炭进口大增 棉花进口锐降
    巴西石油公司认为油价高于30美元甘蔗乙醇才经济
    尼日利亚计划逐步提高石油日产量
    俄远东输油管项目面临供应不足问题
    国资委公开招聘央企总法律顾问
    美国埃尔帕索获准开采巴西海上油田
    上海民营快递首推 规范物损赔偿倡议
    中国造船业迈入快速成长期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再提钴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造船业迈入快速成长期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金陵造船厂为俄罗斯建成第五艘货轮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造船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订单。

      俄罗斯远东海洋轮船公司昨天宣布,公司在中国长航集团金陵造船厂定制的“费斯科·阿纳德里”号货轮已基本完工。这是远东海洋轮船公司在中国船厂订制6艘运输船之一。

      俄罗斯远东海洋轮船公司新闻秘书韦罗妮卡·卡扎科娃表示,公司在金陵造船厂定制的“费斯科·阿纳德里”号集装箱货轮主体已基本完工。根据合同规定,这艘内燃机船应该在2007年12月30日建成。该船运输能力为1100个20尺标准集装箱。

      这是远东海洋轮船公司在金陵造船厂订制的第5艘货船。该公司共订制了6艘这样的集装箱运输船,此前交付的4艘轮船编入远东海洋轮船公司的船队,最后一艘最迟在2008年初交付使用。

      俄远东海洋轮船公司积极使自己的船队现代化。去年用于建造和购买轮船的总投资额为2.7亿美元,未来三年计划追加投资4亿美元。

      由于俄罗斯造船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装备和生产组织水平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过长的冬季气候还导致了生产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大等因素的制约,其民用造船业已经不成体系。

      与此相反,目前,中国已经跻身世界“造船强国”系列。根据英国劳埃德船舶协会公布的数字,2006年中国手持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韩国。从今年1月的全球新船订货量来看,中国甚至已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王文军认为,在这三个国家中,从产业周期看,韩国处于成长期的后期,发展潜力有限,而且随着近年来韩元升值幅度较大,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已出现下降迹象;日本已进入成熟期;只有中国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根据我国海关的数据,2006年我国船舶出口总额80.64亿美元,同比增长70.9%。

      “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德国《世界报》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