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财经新闻
    前两月工业增加值激增18.5%
    基金年报需单列“风险计提及使用”
    房地产数据垄断格局遭遇“逼宫”
    欧佩克 维持产量不变
    次贷风暴会否 促使美联储尽快降息
    中登深圳分公司举办3·15咨询
    发改委今年推八项措施节能减排
    环保总局解除对华能、国电限批
    首届“上海十佳金融杰出青年”揭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地产数据垄断格局遭遇“逼宫”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尽管“18所”试图建立的第三方平台存在蜕变危险,但它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蔡国兆 徐寿松 彭勇

      

      15日,国内10个城市18家律师事务所在广州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试图通过“律师导购网”等载体逐步形成房地产消费、投资领域诚信、公正、规范的信息披露及网络交易平台。“当前的房地产领域虚假信息泛滥,官方披露渠道缺失。这正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将通过自身的信息渠道及专业律师咨询建立起开发商、政府之外的第三方信息、交易平台。”此次战略合作的发起人就合作事宜作如是解释。

      “法律界人士倾力介入房地产信息披露及交易领域,说明其中的商机,也说明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服务上存在重大缺位问题。”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专家尹伯成教授说。

      问题与商机

      预防性团购及第三方平台

      来自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该机构共受理房屋及装修建材类投诉3154件,较2005年的2601件有明显的上升。

      “近年房地产领域纠纷频发,发生率在一些重要城市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涉及房地产质量、价格、合同以及虚假品质表示的纠纷占到了比较大的份额。”广州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清正说。

      彭清正是此次18所战略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房地产交易纠纷的解决现状并不理想,久拖未决、不了了之的不少。”18所战略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房地产的“律师导购”,即消费者在专业律师、房地产专家团体指导、组织之下对物业实施团购。彭清正认为这种律师、专家介入的团购方式是一种“预防性消费”,可以解决消费者相对于开发商的弱势地位,实现集体维权、集体优惠,防范交易欺诈及不合理的歧视。

      18所战略合作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房地产信息披露、交易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独立的调查及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建设一个客观公正的信息发布网络,用以澄清当前市场中房地产商发布的不实信息。”彭清正说。

      这一理念的背后是现实中难以得到满足的庞大房地产信息需求。在去年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讨论中,一些专家提出了公布完整房产交易数据、房产开发成本及分区域成本价等建议。时至今日,后两者音讯全无,而被认为最应公开的房产交易数据在不少城市也是遭遇窘境,不仅数据经常“缺胳膊少腿”,公布时效也是严重滞后。

      商机与问题

      靠什么来保证客观公正?

      此次战略合作中,18家律师事务所在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问题中找到了商机,但从消费者的视角,“18所”未来提供的平台能否保证其持续公正性还是一个重大疑问。

      “一个以商业利润为目的的平台真的能够客观公正么?怎么保证这个平台不会与开发商结成同盟?”一些房地产研究人士质问道。对此, 彭清正的回答是,一个成熟的信息提供商在本质上必须是客观公正或趋于客观公正的。“否则,这个信息发布者根本无法在市场立足,更不要说求发展求壮大。”

      相对于尖锐的质问,彭清正的这一回答略显苍白。但无疑,当来自官方的房地产信息发布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时,消费者面对开发商发布的信息,会更倾向于信任一个较为超脱的信息源。

      尽管“18所”试图建立的第三方平台存在蜕变危险,但它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某种角度看,它是民间力量对目前房地产商信息垄断地位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各地官方房地产信息发布系统的一次‘逼宫’。”尹伯成说。

      尚不清晰的未来

      民间力量到底能走多远?

      “将来会不会只是多了一个律师们办的房地产网站而已?”广州市民林志强对这个18所战略合作有这样的疑问。

      林志强的疑问实际上代表了很多消费者的疑问。一些专家指出,在消费者与开发商的博弈中,集资建房走的是取消开发商的道路,而“18所”提出的以预防性团购为核心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走的是强化消费者话语权的规模效应道路,两者殊途同归。但最终消费者相对弱势现状能否得到改变还有待实践检验。

      至于第三方信息平台,房地产细化数据的搜集、整理更是对“18所”的一个重大考验。尽管“18所”的有关人士声称 战略合作协议有2家香港律师行参与,有着房地产交易管理经验优势,但数据是否可靠?数据使用是否真是完全开放和免费?目前,这一系列的问题尚未得到最终的明确。

      上海卫明不动产营销智库负责人蔡为民认为,这样一个战略合作组织要不就会与开发商结成私底下的同盟关系,要不就会同开发商形成对抗,而两者都走不长久。“要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秩序、交易秩序混乱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目前的‘18所’战略合作组织有点类似于台湾地区的房地产交易经理组织,但其官方色彩过淡,生存发展可能会存在重大问题。”蔡为民说。

      2006年,宏观调控声声趋紧,而不少地方的房价却依旧节节走高。专家表示,在这一情形下,“18所”在广州上演的这台“逼宫”戏是件好事。当然,这场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这个联盟能否真正做到诚信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