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投资者教育
    基金波动幅度加大,你能承受吗
    为什么净值变高了
    不到现场也能买基金
    基金投资 杜绝五种“时尚”
    实际的行为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从奥运传奇到基金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实际的行为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万家基金 张健

      

      新基金发行依然火爆。眼前投资者的实际的行为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主要是:期望重演2006年基金业绩的回报;期望短期内买入的基金一路上涨;期望无论什么新基金,都能如愿获利;期望起步的牛市一路上行等等。

      事实上,规模排在前1/3的大基金,很少业绩能排入前1/3,排在各类基金前列的基金规模偏小;连续3年业绩保持在前1/3的基金数量只占9%,连续2年业绩保持在前1/3的基金数量占17%。2003年美国权威机构对8000多只共同基金统计分析的结论:将基金业绩分为4等分,当年业绩最好的前1/4基金次年沦为最后1/4的概率为50%,相反,当年业绩排最后的1/4基金次年成为排名最前1/4的概率也是50%。同样我们使用同样的思路对国内基金进行分析,结论惊人的相似。

      上面提到的投资者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正是所谓“有效性错觉”的作用,就是说由于过度依赖基于有限信息的历史经验而不是积极展望未来,投资者无法发现市场存在的随机现象,并且很难放弃自己已经找到市场发展规律的观点,希望得出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判断相吻合的结论。

      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在2007年的基金投资中获得满意的利润呢?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有效性错觉”,根据市场的现状调整策略,记住趋势只是市场的普遍观点,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其次学会避免盲目跟风,特别是当一项投资对你很重要时,你在购买这项资产的投机成分越重,你受媒体广告影响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在错误的时机进行交易的可能性越大。最后建言是正确的反常规方式往往是有效的,当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在市场都在卖出时你买入,而别人买入时你卖出;而是需要利用准确的信息,独立于媒体、潮流和自己的习惯,理性衡量得失,增加对市场事件、自己投资选择的不确定性和过程的复杂性的认识,达到自己合理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