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研究院
    保尔森笑容后面藏着金融博弈
    70年前, 托尼在华研究农村
    工具岂能当结论
    温和加息: 中国央行不愿引起市场震荡
    次级贷款风险不大会波及美整体经济
    ■多声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尔森笑容后面藏着金融博弈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梁雨霞(德国)

      

      现年60岁的保尔森像个小蜜蜂,忙忙碌碌地在太平洋两岸飞来飞去。看起来,这位美国财长很关心亚太地区的财经甜头,并迫不及待地想身体力行,为亚太财经界构造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不过,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西方人常常抱怨说,亚洲人太高深莫测,在亚洲人的点头哈腰和讪笑后面,藏着太多东西。但是话虽这么说,西方人还是一边抱怨,一边也把亚洲人的礼仪学得青出于蓝了。保尔森不仅对中国不陌生,而且曾被视为美国银行界的“中国通”,十几年间访华70次。你看,他的脸上就很有耐心地挂着微笑,嘴上也说着好听的话。

      此时,如果一个中国人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强大到连美国都来频频示好,就未免太天真了。

      要知道,美国人不都是活雷锋,这些年,为了其全球利益,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全球热点地区的行动。对此,我们甚至不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就可以知道,在保尔森的后面,不乏中国通的指点。微笑和高帽子,当然比疾言厉色更让有好大喜功缺点的人受用。美国人把中国人的东西琢磨得通透,中国人又怎样呢?

      人民币升值,让中国人的钱变大,听起来对中国不无好处,钱大到一定程度,中国的贸易顺差就要变小;听起来对美国也不无好处———真的是个双赢的结果吗?没那么简单。在这个幌子后面,有很多算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因为,本来“廉价”的货币符号下面,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向美国输送,这是实实在在利益,为什么不要呢?从这点上看,人民币升值,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其实,这里隐含着一种时空上的战略考虑。美国人再三强调升值的时间,并选在2008年之前施压,至少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冲着中国的剩余流动性而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中国还不是老手,毕竟缺乏国际金融博弈经验。所以,在金融开放之下,热钱大进大出,管理和调控难度是非常高的。稍有不慎,在几番炒作震荡之后,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元气大伤。这是很值得担忧的。第二,2008年奥运会之前,台海局势十分微妙。现在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对谁来说都需要特别小心。

      从国际金融操作道理上讲,一个涉及多项敏感点的货币,不仅不应该升值,而且需要审慎对待。那么,在这样的时候,为什么人民币反而不贬却升呢?这多少让人疑惑。

      这里,有一个与GDP有关的问题需要说一说。现在多数人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看GDP指标。但是GDP不是GN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国民生产总值,一字之差,大相径庭。现在,在中国的经济中其实已经包含了在中国境内的外商的部分,而外商在中国经济所占的比重,也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加以观察的地步了。

      何以见得?以本次人民币升值为例,大家知道热钱总要兴风作浪,一方面某些热钱削尖脑袋要钻进来,另一方面有些热钱正逐步脱逃。热钱哪里来?来的钱意欲何为?脱逃的又是什么钱?热钱是凭什么确定何时进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熟知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老手自然要明了得多,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特别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免不会陷于被动。热钱在中国游荡,表面上是剩余流动性以及金融开放的双重原因,深入分析,还触及地缘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比一般财经人士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比如,中国沪深股市的震荡,其实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里面的。投机资金之所以敢于弄潮,反映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而国际游资嗅觉灵敏,在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关系问题上,他们比一般的投资人要看得清楚,所以在操作上会更快、更狠、更利索。目前,一些游资在大量抛售亚洲股票,就很值得注意。游资冲浪冲得正欢,是什么钱在纷纷脱逃?急于脱逃的这些钱,本来好比越积越厚的冰层,其本质是各类外资企业的利润和历年扩大的投资规模正在变现。有那么丰厚的收益,为什么不落袋为安呢?他们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啊?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使得外企尽管以支付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等为由,向其母国做了大量的利益输送,但还是剩余了不少利润,这些利润以人民币资产的形式投入了扩大再生产。催促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外国资产卖个好价钱。算算这笔账,也是个惊人的数字。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这场高难度的国际金融博弈是怎么展开的,又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

      从政前曾是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尔街年薪最高CEO的保尔森是个聪明人,身为金融专家,他不会不明白这笔账是怎么算的,也不会不明白他怎么做才对自己的国家最有利。保尔森在有礼节地微笑。对于他微笑后面的含义,怎么理解,我们当然也不应该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