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大部分保险纠纷的源头,一方面保险公司难辞其咎,而另一方面,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缺乏也是事实。在与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专家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在利益诱惑、对保险条款一知半解、“还人情”等基础上购买的保险,往往埋下较多发生纠纷的隐患。因此,保户在挑剔保险公司瑕疵前,有必要自己先补上三堂“保险”课。
第一课:明确保险需求
很多代理人在见了消费者几面、问了消费者家里的情况之后,就会告诉消费者:你最需要养老,或者你最需要投资,然后就开始介绍产品,为消费者设计符合他们的保险方案。
由于不同的个人和家庭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不同,我们对各类保险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确定保险需求的意义,就在于把我们的钱有效地用于保障目前我们最大、最重要的风险上。
其实,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对消费者风险状况的评估和需求优先程度的分析,例如年龄、家庭状况、工作状况、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年薪、目前已有的保险等。通过专业、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法的支持,消费者才能真正找到目前最需要购买的一个或几个保险产品。
第二课:挑对代理人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千万不要碍于亲戚或朋友面子,该拒绝时就拒绝。当消费者碰到陌生拜访的代理人时,一定要挑“顺眼”的代理人。这里的顺眼,绝对不是指说话好听、会逗人开心的代理人,而是举止、谈吐和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代理人。
或许,有些代理人的话让你怦然心动,又或者代理人送了较为诱人的见面礼,但作为客户,一定要货比三家,综合考量代理人的整体水平,才能放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第三课:看清合同条款
消费者在确定保险方案后,一定要看清保险条款,明确自己要购买多少额度的保险。一般情况下,代理人通常会这样建议保户:“要不你先买5万?或者要不你买10万?”其实,买多少关键在于保户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消费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说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收支情况,确定自己有多少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购买保险产品。通过对保险购买额度需求和实际购买力的权衡兼顾,来确定自己目前需要的实际保险购买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