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城
无论是作为一个媒体人还是作为一个策划人,郑乃铭都可以说是这个圈子里面知名度颇高的人物,在两种身份的跨界游弋中,来自不同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历练给了他一些什么样的不同思考呢?而这些在策划艺术展览的时候会呈现出什么不同呢?在北京帝门艺术中心的《温存———关于记忆的12种绘本》展览现场,郑乃铭有话要说。
价格只不过是个游戏,重要的在于其背后的意义
作为一个艺术界的活跃人士和资深媒体人,郑乃铭常常会被迫客串一下咨询师和侦探的角色,最常要解答的就是“这个作品值不值这个价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天价诞生对于他来讲一定是一个颇有些矛盾情绪的事情。价格的确是一个话题,也有新闻价值和噱头,可是郑乃铭认为:作为艺术品,更应该被关注的是艺术家的独创性思考和作品中蕴含的美学的、历史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等方面的价值,应该关注艺术品所诞生的机缘和时代印记,这些才是承载艺术品意义的根基,“市场和价格那只不过是个游戏”,而且既然拍卖是竞价的形式,那自然也就会因竞争而导致高价位的出现,市场往往有他自己的逻辑。
价格退场,展览本身才能浮现
郑乃铭笑称策展人只是他的一个客串,并不是本行。但是常年的艺术媒体经历和积累起来的经验与人脉无疑使他在做策展时候游刃有余,而且来自传媒视角的训练使其对于如何传达本意和把握展览效果方面有些独到见地。在现在这个市场和资本逻辑统辖的年代,作为一个策展人,郑乃铭希望把观众从价格的牢笼中拉回到展览和艺术品身边,并且尝试把有关经济的有色眼镜从观众鼻梁上摘掉,这样之后艺术的真正价值才会凸现。的确,当一个事物的价值被片面的捆绑在了一个外部杠杆上面的时候,常常就是他自己危机降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那样一种呼唤,对于本体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呼唤。当然如果这种呼唤只剩下郑氏版本那这个时代就病了,但是每一个单体的努力都会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些单体的聚合就会形成趋势。至少在看展览的那一刻,请把价格忘掉。
艺术市场和艺术本身的价值往往是双轨制,而业界同仁的努力无非在于将这个双轨的距离尽可能的拉近,毕竟从长远来讲艺术的自身意义、价值和地位才是其转化为金钱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