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2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pdf
     
     
      | D12版:艺术财经
    看展览,请价格退场!
    所谓“中国特色”
    艺术市场中的买家系列二———民营机构
    祁志龙“先知先觉”与“大器晚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所谓“中国特色”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春牙 《太湖石》
      王长明《太湖石》
      展望《假山石80》
      杨勋《经典剧》
      □娄悉

      

      近年来似乎很盛行一个词组,大有历久弥新的架势,不过却是颇有道理,就是“中国特色”。我们不妨也来数一数艺术圈的“中国特色”。

      而中国元素作为创作题材这一方式,算是其中的重头大戏了。比如太湖石就是一例。太湖石本身有水旱两种,水石多产于太湖中,旱石产于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周春芽创作于1995年的《太湖石》,恐怕就是温润多孔、面面玲珑的水石。只是,原本灵秀多姿的点景要件,被周先生孤零零地置于漆黑的背景上,而石窍中流泄下来的居然是红色的颜料,顿生凄凉。

      而王长明创作于2006年的《太湖石》系列,似乎有谱写太湖石演进史的想法。从单一的特写镜头,到古色古香的园林景致,再到现代环境背景的介入,千余年的“风流史”都被王长明浓缩在这一系列中,毫不拖沓,艺术的教化普及潜质可见一斑了。

      展望的《假山石80》,则又是另一种姿态。这件创作于2005年的作品,较之艺术家此前的一系列观赏石,更具有盆景一样的雅致和温润灵动的气质。展望采用不锈钢来创作,无形中以金属的质感和光泽推翻了石材的本色,大概“负负得正”的法则在这里也适用吧。

      又如青年画家杨勋创作于2006年的《经典剧》,深沉的幕布前,耀眼的镁光灯下,假山石空空洞洞隐藏的地盘里,好像充斥着大大小小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的故事,带着精灵一样的睿智,永远诉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