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3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34版:信息披露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3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 公司负责人董事长陆致成先生、总裁黄代放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自强先生,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吴菊林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荣泳霖

      注册资本:574,611,951元

      成立日期:1997年6月25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信息技术、人工环境等领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2)法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名称: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荣泳霖

      注册资本:2,000,000,000元

      成立日期:1992年8月26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资产管理;资产受托管理;实业投资管理;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的策划;科技、经济及相关业务的咨询及人员培训。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6.1.1公司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65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0698万元,净利润6183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06%、23.58%和20.65%,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经营目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06年,公司关注产业发展,实施产业管理,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并购重组、法人治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规范产品分类、支持产业发展

      报告期内,为清晰产业发展,公司对原有产品和业务进行了调整和规范,确定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智能建筑电气、发电机及机组、装备信息产品”三大类产品,使公司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化。2006年公司三大主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01亿元、3.21亿元、3.75亿元,形成了“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2)推动品牌建设,加快技术创新

      2006年公司品牌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泰豪”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泰豪发电机”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发电机组作为中国自主产品首次中标联合国采购项目,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引领地位。公司实现技术创新项目27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50项,市级项目10项;专利申请47项,授权42项;内部技术创新项目立项46项。

      (3)牵手知名企业,加快市场国际化

      2006年公司与三井物产、松下电工签署合资协议,在北京组建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产品公司,致力为楼宇节能提供诊断、设计、改造、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为新建或现有建筑物提供最优节能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与ABB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在南昌组建面向全球供应的低压发电机制造公司。在智能建筑和电机产业领域与全球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不仅证明了公司的产业竞争优势,更为公司加快市场国际化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4)完成再融资,计划股权激励

      报告期内,公司公开增发4560万股(A股),实现了融资计划,确保了可持续发展。募集资金3.23亿元,重点投资出口发电机、智能配电设备和地面移动电站项目建设,将对公司三大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公司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该计划的实施将有效建立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投资者和经营层的利益紧密结合,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5)规范法人治理,促进良性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法人治理上的工作卓有成效,公司先后被评为“2006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心目中最亲切的上市公司”,并蝉联江西省“特级诚信企业”,公司总裁和董事会秘书均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规范的法人治理、稳健的经营风格将促进公司良性成长。

      6.1.2公司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困难、经营和赢利能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制造和销售。在智能建筑产业,公司结合“数字奥运”、“数字城市”、“数字建筑”发展趋势,在大型场馆智能化、政府楼宇智能化、酒店建筑智能化、医院建筑智能化、校园建筑智能化等领域,立足于为用户提供节能、节资、安全、环保、舒适、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唯一融合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和建筑电气节能设备制造技术的上市公司,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智能建筑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建筑智能化和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相继中标一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电气系统改造、上海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国家会议中心和上海航天城等项目。与此同时,公司荣获“2006年度智能建筑领军企业”称号,泰豪配电自动化产品也一举夺得年度智能建筑优质产品。

      面临近年来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仍需加强品牌影响力的建设、自主核心产品和精细管理等工作。随着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和增发项目的建设,公司经营和赢利能力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6.1.3报告期公司资产构成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原因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2,776万元,比上年末的138,240万元,增加44,536万元,增幅为32.22%。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发资金到位和公司规模扩大所致。公司货币资金26,0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3.85%,占总资产的比重14.25%,上年同期为10.84%,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到增发股票募集资金尚未使用的余额和公司销售收入增加而收款相应增加所致。公司应收票据1,3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99.35%,占总资产的比重0.73%,上年同期为0.08%,主要原因是相关行业结算方式变更所致。公司应收账款23,5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34%,占总资产的比重12.89%,上年同期为13.71%,主要原因是公司合并范围变化,经营业务扩展及相关行业结算方式变更所致。公司其他应收款7,9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97%,占总资产的比重4.34%,上年同期为3.36%,主要原因是公司向长春市朝阳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支付购买有效资产2,000万元,尚未办理转让手续,暂挂此账户所致。公司预付账款9,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6.62%,占总资产的比重5.45%,上年同期为4.92%,主要原因是公司采购量增大,以及为获取较低的采购价格而给予供应商的预付帐款增加所致。公司存货30,6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87%,占总资产的比重16.78%,上年同期为19.83%,主要原因是公司生产规模扩大,销售合同较上年大幅增加而导致备货及在线的库存增加所致。公司固定资产合计为56,2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55%,占总资产的比重30.8%,上年同期为31.44%,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发资金投入增加和合并范围增加所致。公司无形资产10,4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93%,占总资产的比重5.72%,上年同期为4.73%,主要原因是公司购置土地和增加合并范围的土地所致。公司应付票据为11,4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75%,占总资产比重为6.27%,上年同期为5.32%,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扩大采购增加及相关行业结算方式变更所致。公司应付账款为22,6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35%,占总资产比重为12.40%,上年同期为12.03%,主要原因是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增加采购量所致。公司其他应付款为3,76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7.23%,占总资产比重为2.06%,上年同期为4.34%,主要原因是公司支付购买同方人环股份款所致。

      6.1.4报告期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0.65%,主要是公司销售业务增长所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09,65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82,411万元增长了33.06%,主要是公司扩展业务所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20,698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6,749万元增长了23.58%,虽然公司努力降耗节能,增产增收,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提价过快,致使公司毛利水平下降1.44%,主营业务利润没能与收入同步增长。公司营业费用为6,1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22%,主要原因是销售合同较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而增加的市场费用所致;管理费用为5,5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37%,主要是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加大投入研发费用所致;财务费用2,2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为26.76%,主要是公司生产销售规模扩大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及银行基准利率提高所致;公司投资收益7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5%,主要是公司收到的项目收益所致;营业外收入29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36万元,增加254万元,主要是公司处置的房产收益所致;营业外支出为164万元,比上年同期79万元,增加85万元,主要是公司处置资产损失增加和计提相关费用增加所致。

      6.1.5报告期现金流量构成情况、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1,068万元,比2005年的5,130万元增加5,938万元,增幅为115.7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8万元,比上年度的5,602万元减少1,904万元,主要是公司客户改变结算方式和正常业务销售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68万元,主要是公司增发资金到位后增加投资购置固定资产所致;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24,738万元,主要是公司增发资金到位所致。

      6.2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6.2.1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目前已在全社会推广,智能建筑产业作为节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总投资也在逐年增长,根据2005年建筑年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建筑施工面积达31亿、竣工交付面积15亿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除土木工程)22785亿元,建筑电气系统投入和智能化系统投入均较上年有40%以上的增长。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智能建筑厂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内智能建筑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正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逐渐规范的发展阶段。因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整个建筑市场的参与企业众多但规模都非常小,竞争力都不是很强。国家非常重视智能建筑市场的发展,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2006年3月6日,建设部制定下发智能建筑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四个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对智能建筑市场有很重要的规范作用。该行业实行准入制,2006年底已获得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专项甲级的单位75家,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的企业89家,同时具备设计甲级和施工一级的企业仅为42家。公司具备双甲资质,有多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在行业领域内有一定优势。

      自2001年以来建设部推行的工程总包模式将有利于行业整合,其关于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基本思想是扶植大企业发展,成为综合性更强的企业,使其成为行业的骨干与龙头。目前,国外建筑投资主要分为三块,土建、装饰和电气承包,大部分的运作模式是分项目的工程总包模式。建设部的这一设想与国外通行模式相同,在行业内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大企业,不但利于行业的整合,也可改变目前智能建筑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净化市场。随着节能指标的分解落实,智能建筑电气的总包模式推行将更有利于既有技术优势又有市场规模的企业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更强的大企业。

      6.2.2战略规划

      公司的发展战略为:致力信息技术应用、创导智能科技生活,使公司成为引领中国智能建筑电气产业发展的企业,并实现电机产业的专业国际化和军工产业的相关规模化发展。

      6.2.3新年度工作计划

      2007年公司计划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60亿元,主营业务成本11.90亿元,费用支出计划1.67亿元。“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是公司2007年的发展主题,公司的重点工作:优化员工队伍,将公司“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内部流程,将公司“经营”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内外资源,将公司“发展”要求落到实处;效益和规模并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6.2.4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

      为了完成2007年的经营任务和工作计划,公司预计2007年资金需求为1.5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来源于:(1)公司自有资金;(2)银行贷款。

      6.2.5危险因素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智能建筑企业也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为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司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确定了“中国的泰豪、世界的泰豪”的战略愿景。一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三井物产、松下电工合资合作,引入国际资本与国内外最新的节能技术,另一方面收购国内优秀企业,积累优势资源,提升市场份额。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高端人才和后备人才仍显不足,体现在管理、销售、技术和工程等方面。为此,公司一方面在行业内积极寻找相关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公司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有计划开展全员“应会”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持续开展“我与公司”学习讨论活动,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6.3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1)关于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股东权益的差异分析

      ①所得税

      2007年1月1日,本公司的子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1,245,884.74元,增加留存权益1,245,884.74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1,127,257.71元,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增加118,627.01元;母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608,568.71元,增加母公司留存权益1,608,568.71元,上述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留存权益合计2,854,453.43元。

      ②其他(少数股东权益)

      本公司2006年12月31日按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为66,339,786.72元,加上子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增加的少数股东权益118,627.01元,新会计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为66,458,413.73元。

      (2)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下年度的经营计划,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①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将现行政策下对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变更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将减少子公司经营盈亏对母公司当期投资收益的影响,但本事项不影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所得税的规定,公司将现行政策下的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将会影响公司的当期会计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的当期利润和股东权益。

      6.4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5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6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7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8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9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2006年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61,829,271.20元,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5,862,249.87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128,235,774.45元,减去公司2006年实施的2005年普通股现金股利11,779,824.60元,本年度累计可向股东分配利润共计172,422,971.18元。公司2006年度起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公司2006年度拟以2006年12月31日总股本196,330,41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0.60元(含税),共计分配11,779,824.60元。

      此预案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其中: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6,866,224.43元。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其中: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提供资金的发生额5,544,638.65元,余额4,450,329.12元。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2006年6月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第一大股东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配售7,648,433股。该公司承诺其获配的股份自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报告期内未发生违反上述承诺事项的情况。2006年12月11日,该部分股份上市流通。

      报告期内或持续到报告期内,公司或持股5%以上股东除股权分置改革和新股增发事项以外没有其他承诺事项。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适用□不适用

      

      注:1、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和泰豪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二十四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上述禁售期满后的十二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数量占泰豪科技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并且,在上述禁售期满后的第一个十二个月内,减持股份的价格不低于7.42元/股(因本公司于2006年8月实施2005年度利润分配,上述减持价格调整为7.36元/股)。如果在上述禁售期满后第一个十二个月内减持价格低于7.42元/股,则以出售股票价值之30%之金额作为违约金全部支付给泰豪科技。

      2、江西康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西三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南昌高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上述禁售期满后的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数量占泰豪科技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

      报告期末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增减变动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2 未股改公司的股改工作时间安排说明

      □适用√不适用

      7.7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适用√不适用

      (下转D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