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特别报道
    企业所得税法昨日正式公布
    普华永道: 新税率属中低水平
    中国平安打造人才培训“金字招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所得税法昨日正式公布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两税合一并非给所有企业都带来利好,一些设在开发区的企业可能要面对税率从15%或24%提高至25%的局面 资料图
      □本报综合报道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6日表决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企业所得税法约6500字,分为总则、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税收优惠、源泉扣缴、特别纳税调整、征收管理、附则等,共8章60条。这部法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新税法扩大了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增加了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等方面的内容。

      有关人士表示,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对税法的修改体现了以财税手段促进社会公平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精神,更加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税法的推出,对各行各业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经采访,记者发现,新税法并不影响各行业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企业所得税法全文见D5)

      商业零售 投资中国的理由远不止税收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商业零售企业,甚至任何领域的外资,投资中国的理由远不止是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也不会因外资所得税优惠的取消而大范围动摇投资中国的信心,况且,目前具体的过渡细则还没有出台。”某会计师事务所资深会计师这样评价新企业所得税法可能为商业零售业带来的影响。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企业所得税法,被市场视为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大调整,引来中外资企业的高度关注。北京某大型律师事务所在新税法通过的第一时间展开全所的学习讨论,一位外商投资部律师感慨:“政策对未来招商引资前景,甚至中国宏观经济都将带来微妙影响。”

      新税法的核心内容是将原本区别对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二为一,统一税率为25%。以往外资企业少则15%甚至减免的政策相应取消。内资企业33%的所得税成本得以降低。而商业零售领域在2004年底全面开放后,被视为外资进入的最重要市场之一,两税合并自然引来市场对其更多关注。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公司,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表示,家乐福密切关注“两税合一”政策的出台,但政策不会影响家乐福在中国的投资信心和力度。“我们应该欢迎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出台,并给予认真执行。”

      业内人士介绍,商业零售业因所处区域不同,以往的外资优惠政策也有所不同。如果在开发区或特区注册,可能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率。一些商业用品的生产型企业还可能享受“二免三减”(即从盈利年算起两年免税、三年减税)等更多优惠。

      因为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特别鼓励类行业,商业零售在此前因外资和地区特性而享受的优惠可能取消,部分以前享受优惠税率的外资企业成本将上升。但专家认为,因为成本扣除项增加和过渡期的设立,这种影响的程度目前还不能确定。

      记者从B股上市公司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报中看到,关于企业所得税一栏,年报介绍的情况是:母公司及子公司上海友谊百货有限公司享受浦东新区内资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子公司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好美家装潢建材有限公司、上海友谊南方商城有限公司、上海友谊购物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按应纳税所得税的33%计征。

      “因为新税法修改了一些其它的细节,我们目前还无法通过25%的新税率简单测算调整后给该公司企业所得税带来的成本增加额。”一位注册会计师告诉记者。根据新税法,在成本扣除项中,原本最多按1600元/人扣除的工资开支,原则上扩大为可足额扣除。扣除项的增大可能令扣税基数减少,进而进一步缩小企业所得税成本。

      “‘两税合并’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企业,但长期来看,中国消费品市场的极大长成空间,中国日益完善的商业法规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高素质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等,都是外国商业投资者重要的考虑因素。”申银万国某商业零售类分析师称。

      房产 内资并非全都利好 外资并非全都利空

      □本报记者 李和裕

      

      “两税合并”是否如市场普遍认为的那样对内资利好、对外资利空?房地产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各异。

      一方面,对内资房地产企业来说,许多市场人士认为“两税合并”而带来好处。因为税率统一后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这对税负水平超过此标准的国内房地产业来说,还是十分有利的。

      业内人士介绍,内资房地产企业的传统所得税税率一般为33%,如果根据“两税合并”的规定下降为25%,则将使企业税后净利得到不小的提升。同时,新税法也调整了抵扣项目,降低了内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所得税税基的降低,也能使内资房地产企业的税后净利得到增加。

      不过,有内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表示,“两税合并”对内资房地产企业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比如那些在实行优惠税率15%的深圳特区拥有大量发展项目的内资房地产企业,如果所得税税率以后统一为25%,那企业能享受的税收优惠就没有了,开发成本势必增加。

      另一方面,“两税合并”对那些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外资房地产企业的影响也受到市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新税法统一了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也意味着外资房地产企业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美好时光将告终结。

      有外资房产人士向记者表示,“两税合并”的影响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目前他们最关心的是细则的制定。

      电力 外资所剩不多 行业影响较浅

      □本报记者 阮晓琴

      

      “两税合一”政策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电力行业外资较少,“两税合一”对电力行业影响较小。

      我国曾鼓励外资进入电力行业。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士介绍,到1998年底,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公司共计39家,涉及的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外商投入资本金总计23亿美元。外资在电力市场的投资比率高达15%左右。但是,从2003年开始,外资开始撤离电力行业。厦门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外资目前在电力市场的投资比率不到1%。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缺电期间,外资电力公司拿到一个相对高的电价,随着1998年电力过剩,部分地方不执行高电价,影响了外商投资积极性。

      另外,2003年以来,煤价一路上扬,虽然实行了煤电联动,但是电价的上涨幅度远不能抵消煤价的上涨。而外资发电厂的亏损比起国营电厂的亏损更难承受。美国联合能源公司最多时在中国拥有的10家热电厂。2004年,联合能源公司来自中国的业务报表首次出现了亏损。 2005年美国联合能源公司全部撤出中国。

      一位人士称,虽然2006年电力行业利润大增,但是建立在提价的基础上,许多国有电厂实际资产利润率还不如银行贷款。

      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5%左右,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10个百分点。新的所得税办法将税率确定为25%。即,外资企业平均实际要提高约10个百分点。

      一外资电力公司一人士告诉记者,有预测认为,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外资投资中国。

      煤炭 开采业影响不大 煤化工或有影响

      □本报记者 阮晓琴

      

      “两税合一”对煤炭业影响几何?有关人士表示,对煤炭企业来说,开采业影响不大,而正兴起的煤化工行业将受影响。

      煤炭工业利用外资起步于1978年,由于煤炭勘探开发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中国煤炭领域吸收外资缓慢。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煤炭行业利用外资总额(包括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约50亿美元左右。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左右,约占20%。1998-2004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1%,比全国水平低2.8个百分点。

      虽然对外资进入煤炭开采业不鼓励,但是,政府却积极鼓励外资进入国内刚起步的新型(上规模、或开创性产品)煤化工领域。山西省明确提出鼓励外资进入煤化工领域。去年,山西所招外资中,煤化工及煤电一体化项目高达70多个。

      煤化工包括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等,作为新型替代能源,他们的共性是受原油价格影响非常大。如果油价居高不下,煤化工经济性显现,此时,没有所得税优惠也无大碍;如果油价跌至30美元以下,外资在煤化工领域的利润将大受影响,甚至可能亏本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