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9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9版:地产投资
    金融黑洞,楼市难解的痛
    调控的革命
    房地产金融,“潜规则”要不得
    上证房产周指数(上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控的革命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柯鹏

      

      国人做事,一直讲究温良恭俭让,慢条斯理加和风细雨,颇显大国的风范。落到房地产调控手段上,咱们也有魏晋雅人的风范,清风拂面,徐徐而来。

      近期的财经界和地产界第一等的大事,当然是央行又加息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满打满算的话,这已是央行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五次对房地产信贷利率开刀了。

      尽管,每次几乎都是微乎其微的0.27个百分点。央行的做法让人感觉有些不着痛痒,但这或许正是央行熟谙“温水煮青蛙”的哲学道理,讲究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社会各方在渐变中慢慢适应。

      懂这个道理的似乎还有建设部。两天前,建设部向全国通报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的典型案例,其中的8个案子最多的一笔,有关部门罚了开发商15万元人民币。

      另外,惹人关注的上海光华房地产估价公司为世茂滨江花园一房屋高估一案,也仅是罚了2万元。旁人忍不住想问一句:这样的惩罚力度,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到底能奈几何?

      我是个急性子,做事喜欢雷厉风行的干脆劲。不客气的说一句,上述两件事情虽然都算是调控妙招,但是都有些“不到位”的遗憾,像是慢郎中的长效药,难以一时奏效。

      我们说,调控就像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穿针绣花,一味的绥靖或者“蚂蚁吃大象”,结果很可能是调控效果的不明显,不良现象的“春风吹又生”。

      拿今年2月份的全国房价来说,不但深圳新建商品住房的售价比去年同期上涨9.9%,北京仍以9.7%的增幅排名第二,紧随北京的也还是广州(9.6%),就连曾经同比下降连续10个月的上海房价,也开始止跌;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牡丹江(1%)、包头(0.5%)等6个中小城市的房价略有下降。

      这样一来,无怪乎加息周期步步紧逼,无怪乎不良开发商罚完一家又冒一家,调控措施无奈的一而再、再而三。所谓喝不尽的壶中酒,花不尽的玩笑钱,周而复始的让人不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