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今日视频·在线
    尾盘跳水:三千点上首次洗盘
    小雨淋在火炭上
    银行股:尽享天时地利人和
    三千之上何处寻找“避风港”
    十佳分析师指数
    上证网友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雨淋在火炭上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阿琪    

      

      被市场广为流传的已经兑现或者从未兑现的利空(包括加息和期货管理条例在内),对行情的效用犹如“小雨淋在火炭”上,火没被淋灭反而升腾出了层层蒸汽,行情也由此再上3000点。在所谓的“利空出尽”鼓舞下,“讲故事”的炒作性行情反而愈演愈烈。

      面对这样的行情,机构投资者“呆”了。既疑惑行情涨得蹊跷,又感叹流动性泛滥下“蚂蚁雄兵”的威力;既困惑3000点之上因潜质股贫乏大资金的资产配置无法进行,又在“黄金十年”与“长期牛市”的思维定势下患得患失。

      面对这样的行情,老经验投资者“木”了。部分风险意识强的投资者采取了离场观望的态度,但面对热气腾腾的行情,其心理感觉比之前几年的深套还难受。也有部分投资者采取了下午买、隔夜上午抛的“类T+0”战法,并作好了“最后一割”的准备(以往太多的历史案例说明,这“最后一割”往往是难以实施的)。

      面对这样的行情,新入市投资者“狂”了。因为他们从没经历与体会过股市的风险,也不知道股市风险是“啥样子的”,自然还不能理解一些风险提示的“说教”。他们更多的体会则是“初次入市就赚钱的感觉真是好”。

      面对这样的行情,分析师们“傻”了。因为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抑或是市场方面,行情的表现已经超脱了理性的边界,更是超脱了理性思维下的分析边界,使得部分原来研究公司价值的分析师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研究起市场的操作行为和行情的短期趋势。

      面对这样的行情,投机者们“喜”了。热腾腾的“蒸汽行情”,晕乎了许多人的理性思维,迷糊了多数人的视线,正是投资客们“混水摸鱼”的好机会,讲究题材的行情也正是他们进行“卖拐”忽悠的好时机,使许多不明就里的投资者“防不胜防”。

      面对这样的行情,市场监管者“惊”了。虽然行情从之前的快涨被纳入了慢涨的轨道,但那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在大市的慢涨中,绩差题材股“说故事”、“造谣言”的异动行情层出不穷,市场氛围越来越像2000年时的情形。有关各方也开始逐渐明白,股改使大股东利益与股价相关后,除了利益输送之外,可能还有对股价的操控,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