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价值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价值报告
    武钢分离债价值分析报告
    武钢股份:业绩重回增长轨道,未来四年产量增长超过80%
    武钢股份: 快速成长的钢铁精品龙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武钢股份: 快速成长的钢铁精品龙头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招商证券 张士宝 季伟 罗业华

      受益中国钢铁业持续景气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及”扶强限劣”的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未来3-5年供求关系向好,中国钢铁业景气周期有望持续。中西部的战略性崛起、投资结构改善及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钢铁需求增长将为武钢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武钢股份2004年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后经历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改造,现已成为国内钢铁业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和技术创新的先导者,随着传统热轧产品向深加工的转型,具备在电工钢、汽车板、集装箱板、管线钢产品国内质量技术领先的优势,成为国内钢材高端精品的领先者。

      内生性增长与外延式扩张的典范

      公司2006年全面投产的年产215万吨的二冷轧主要定位在中高端汽车板。武钢2007年形成200万吨产能,2010年轿车板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0%。公司依托新设备的后发优势,目标客户主要定位在国内汽车制造商、国外大型汽车集团。新投产的二硅钢23条作业线国产化率达到90%,其中有武钢的2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武钢硅钢年产能达到142万吨。

      本次发行的75亿分离式可转债用于新建三冷轧、三硅钢项目、转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项目、高速重轨万能轧机生产线工程,年产能增加冷轧产品300万吨,硅钢20万吨产能,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集装箱板、车厢用钢及管线钢等266万吨,各类钢轨、型钢105万吨,上述新增产品目标销售毛利率30%以上,保守估计每年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5元。

      未来3-5年硅钢市场总体仍供不应求,取向硅钢依旧短缺,武钢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冷轧取向硅钢片的企业,年产28万吨。三硅钢新增的20万吨硅钢产品分别为取向硅钢12万吨、8万吨无取向硅钢,三硅钢建成后将结束我国取向硅钢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公司取向硅钢2010年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

      我们预计07-09年汽车板需求量在500-620万吨,复合增长率25-30%,汽车板需求增长前景看好。

      目前国内钢轨生产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公司依托生产高速重轨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及地处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中心的便利运输条件,将从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受益。

      未来家电业将迎来消费升级及换代的高峰,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也为结构板提供广阔空间。07年造船需求量增长30%以上,未来3-5年增长率在20%以上。建筑业用钢消费结构的升级,对H型钢形成大量需求,2006年我国H型钢的产量503万吨,保守估计2010年H型钢的需求将翻倍(超过940万吨),我们预计产能将在900万吨左右,供求基本平衡,在未来2-3年,H型钢仍然呈现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的格局。

      技术领先造就成本价格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和设备工艺的领先者,产品主要用于替代进口和填补国内空白,定位高端精品,可以享有高定价好处。目前武钢有100多项产品获全国、省、部优质产品证书;有30多个品种获国家冶金行业实物质量“金杯奖”,在全行业排名第一;有25个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高强度桥梁钢、高性能压力容器钢、预应力绞线钢、大线能量焊接用钢、耐火耐候钢及取向硅钢等一大批国内独家生产的精品名牌。

      目前公司在用高炉6座,高炉利用系数平均在2.5以上,煤比180kg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使武钢冶炼成本领先于同行,可以部分弥补铁矿石与沿海钢厂高出的运费。公司后道轧制能力尚不足,目前每天有约1000吨铁水剩余,也为轧制及深加工产能扩张创造可能。

      二硅钢投产后,取向硅钢牌号与日本差距有望缩小到1个半,磁性可达250,基本接近日本最好水平为230,而且无取向牌号仅差1个。

      未来消费增长 “主战场”的“主力供应商”

      公司地处未来增速最快的消费中西部主导市场腹地,地处长江黄金水运航道中游,“九省通衢”将成为东西南北市场的枢纽。产品贴近消费主导市场的地缘优势将部分弥补原料进口与沿海钢厂相比的外现劣势。投10亿元巨资建设太仓、重庆、广州、天津、武汉、芜湖六大物流配送中心,满足游客户“零库存”管理要求,提供增值服务,完善价值连。

      综合实力打造国际竞争力

      公司已经具备和将来形成的综合实力,将使武钢的综合竞争力(在世界钢铁动态WSD的排名)由2005年排名前18名进入前10名。

      对公司长期看好,可分离债投资价值较高

      公司2008年产销规模实现由1000万吨向1500万吨扩张,2010年有望实现1800万吨,未来三年产量每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未来三年每股收益约33%复合成长率,短期目标价10.45-11.40元,长期目标价由12元调高至15元,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根据我们测算,可分离债投资价值较高(详见2007年3月21日的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建议投资者积极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