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海外上市公司
    中海油红筹回归尚处方案沟通中
    “长和系”2006年再现高增长
    挑战运通 携程掘金商旅市场
    百盛集团5亿收购江西凯美
    李兆基41亿元下注内地二线城市
    嘉里建设2006年业绩大涨逾五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海油红筹回归尚处方案沟通中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海油集团人士表示,证监会的表态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公司在确定具体方案和选定券商前,还需要等相关部门将倾向意见落实为具体的文件。

      史丽摄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昨天,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内,中石油(0883.HK)红筹回归的障碍依然存在,因此难以确定回归的时间表及具体方案。

      该人士透露,目前公司仍在和主管部门沟通扫除障碍的具体细节。

      日前,有媒体引述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的话表示,若能扫除红筹回归A股上市的技术障碍,则有信心今年落实发行A股上市。若中移动今年可发A股,相信中海油可享受同等优惠。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宇21日也强调,回归A股票没有具体时间表。

      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对于红筹公司回归,证监会倾向于直接发A股的形式。发行CDR的方式“可能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一些,办起来也比较复杂”,而IPO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直接。”他透露,目前证监会正在为红筹公司回归A股市场进行研究和准备,回归程序方面,证监会还要和香港的监管部门、交易所进行协商,并做好相应安排。

      中海油集团人士表示,证监会的表态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公司在确定具体方案和选定券商前,还需要等相关部门将倾向意见落实为具体的文件。除了证监会外,红筹回归还需要涉及到很多部门,包括央行、外管局、商务部等,最终敲定尚需时间。目前以上部门尚未做出过相关表态。

      另据了解,中海油旗下中海化学(3983.HK)也已启动了内地上市方案研究。

      除了红筹公司中海油和在A股上市的海油工程外,中海油集团还有两家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海油服(2883.HK)、中海化学。其中,中海油服可能在今年完成回归。

      傅成玉:

      中海油应获准经营成品油业务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有关民营企业受垄断压迫的争论,中海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同样是作为中央企业,连我们都没有得到成品油经营许可证。

      傅成玉是在3月17日参加“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间隙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做出以上表态的。他说,(从各种因素来看)中海油是最应该做(成品油经营的公司),但是至今还没有得到资格。

      傅成玉的表态再次反映了中海油进军下游的决心。去年年初,中海油通过和上海最大的民营石油集团———上海星城石油公司签署协议,以“油源换股权”方式获得后者50%以上的股权,从而间接获得后者的20座加油站。

      目前,获准经营成品油业务的只有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家民营企业。

      按照商务部去年12月发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拥有库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拥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年生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等。

      通过2006年收购上海星城石油公司,中海油已拥有了1.66万立方米的油库;2005年,中海油投资上百亿元兴建惠州炼油项目,该项目年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预计2008年投产。

      按商务部的规定,在惠州炼油项目正式投产前,中海油田的确没有申请批发权的资格;况且,该公司仅拥有上海星城石油公司50%权益,油库容量能否算作达标还值得商榷。

      有关申请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应当具有长期、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与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签订3年以上的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成品油供油协议。

      该条款意味着,由于中海油没有批发牌照,如果想申请零售牌照,就必须和中石油或者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签订供油协议。在各大石油公司争夺市场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让原有两大巨头让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即使得到了全部牌照,在成品油市场上,留给中海油发展的空间也非常狭窄。

      在未来惠州项目供油辐射圈的广东,包括与中石油BP合资经营的300多家加油站在内(未来合资加油站将增加到500座),中石油共拥有加油站500多家。

      而中石化则拥有加油站2500多家;在靠近中海油蓬莱油田的山东,大多城市上好地段的加油站,多归中石化所有,共计3000余座。中石油在进攻中心城市、城市新区、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约300余处。

      专家指出,“中海油最终可能会在其他海上油田辐射得到的城市,占有一定份额的零售市场。但在全国肯定没有大的影响。而且即使占据局部市场,还要看争夺当地市场所要付出的成本。那将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中海油欲着力开发海上风能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在继续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还计划进一步延伸海洋产业链。

      中海油集团总裁傅成玉3月17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海上风能将成为集团今后的支柱产业之一,集团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发展规划。

      他表示,未来5年内,公司海上风能的实现规模将相当可观。

      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预测,中国10米高度以上的陆上风能潜力为2.53亿千瓦。而近海风能资源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预计达到7.5亿千瓦。但如此丰富的近海风能至今实际利用尚是空白。

      专家指出,目前,近海风能的成本相对太高。煤炭发电的平均成本在每度0.3元,陆上风电的平均成本在每度0.6元左右,近海风电的平均成本约在每度1元左右。这种“倒挂”不利于产业发展。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开发技术不成熟也限制了近海风能的发展。加上成本因素,“陆上风电在现阶段根本就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可能。”

      傅成玉曾表示,既然集团定位为“综合性的能源公司”,就要走出传统的以油气开发为主的模式,同时,在选择开发新能源上,首先开发的新能源必须是清洁的,要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其次必须选择对新行业的操作有自身优势的产业。

      他认为,中海油经过20多年的海上油气开发,对海上风能的开发,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另外,据国际脱盐协会理事、中国海水淡化学会副理事长郭有智近日透露,中海油计划在曹妃店工业区建设140万吨/日的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除满足工业区工业用水外,还计划为北京市政供应淡化的海水,目前项目已经进入论证阶段。然而,在国内海水淡化大型项目的招投标中,多年来几乎被跨国公司所垄断。中海油作为大型央企涉足这一领域,将加快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