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货币·债券
    美元大跌 人民币借势登高
    农发行今年计划发债2500亿
    国开行确定今年金融债承销团
    又见分离债 武钢价几何
    陕西有色金属将发短融券
    天富热电发行2.8亿公司债
    中石化短融:利息保障能力有所提高
    企业债发行注入市场化活水
    联储温和助长降息预期 美元全线下跌
    三年央票发行利率升至3.24%
    额度内短融券续发程序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债发行注入市场化活水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琢磨

      

      近来,持续上升的短期债券收益率和保持低位的回购利率,吸引了一些喜欢套利的投资者的眼球。笔者以为,利差虽然很诱人,但投资者还是应该对市场流动性、债券价格和回购利率波动风险提高警惕,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几次市场的剧烈波动了,套利的那点收益和杠杆交易的风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2007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本次共批准发债主体95家,发行规模992亿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发行量分别为50亿元,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上海机场、中国铝业、中国网通、神华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都有25-20亿元的发行规模。通知中对发行过程中的多项问题进行了强调和补充。文件首先就提到简化债券核准程序,还强调了加强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问题,规定评级机构在开展评级业务过程中,严禁承诺评级级别、恶意价格竞争等不正当行为。

      我们高兴地看到,两会结束后,落后多年的企业债一级市场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这一方面是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及学者多年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公司债与企业债分离管理,打破了企业债一级市场审批的行政垄断,一级市场资源竞争势必将给企业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