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时事·天下
  • 8:产业·公司
  • 9:上市公司
  • 10:专栏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T1:大智慧
  • T2:大智慧
  • T3:大智慧
  • T4:大智慧
  • T5:大智慧
  • T6:大智慧
  • T7:大智慧
  • T8:大智慧
  •  
      2007 年 3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2版:信息披露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本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中期报告摘要摘自中期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中期报告全文。

      1.2、公司全体董事亲自出席会并行使表决权。

      1.3、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国内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公司董事长金运、行长傅建华、财务总监黄建平及财务机构负责人傅能,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币种:人民币(千元)

      

      3.2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4年修订)》的要求确定和计算非经常性损益,扣除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为营业外收支净额及未经财政核销贷款本期收回。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不适用

      公司在2006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2005]14号文《关于印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由此本公司适用的境内外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不再存在重要财务数据差异。

      3.4会计报表贷款呆帐准备金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3.5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补充财务数据:

      

      注:有关指标计算公式如下:1、存款总额包括短期存款、短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长期存款、长期储蓄存款、存入长期保证金、委托资金;

      2、长期存款及同业拆入总额包括长期存款、长期储蓄存款、存入长期保证金、同业拆入;

      3、贷款总额包括短期贷款、进出口押汇、贴现、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透支及垫款、应收帐款、保理业务。

      3.6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补充财务指标:

      

      3.7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及变化原因

      单位: 人民币千元

      

      主要原因:本报告期增发新股、利润增加、计提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等所致。

      3.8报告期末的资本构成及变化情况

      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注:上述各项指标自2004年起,按照银监通[2004]18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计算。

      §4银行业务数据

      4.1分支机构和员工基本情况

      

      4.2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及各级呆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根据各类信贷资产的金额,扣除抵押品、有效担保金额后,公司按上述标准报告期末计提各类贷款呆帐准备金余额为127.82亿元。

      4.3前十名客户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单位:万元/万美元

      

      4.4期末占贷款总额比例超过20%(含20%)的贴息贷款情况。报告期内没有发生上述情况。

      4.5重组贷款报告期末余额及其中的逾期贷款情况。

      

      4.6主要贷款类别按月度计算的年均余额及年均贷款利率情况。

      

      4.7期末所持金额重大的政府债券等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4.8公司对其他应收款损失提取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4.9报告期内主要存款类别按月度计算的年均余额及年均存款利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4.10期末不良贷款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按五级分类口径,报告期末,公司后三类不良贷款比例为1.83%,比2005年末下降了0.14 个百分点。公司在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加强政策指引,推动资产结构优化,促进业务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狠抓贷后检查工作;三是全力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并建立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及应急处理机制;五是加强对重点分行资产保全工作的指导,加强对重点不良资产案件的协调管理;六是以扁平化矩阵式管理为核心,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七是强化内部管理和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和风险文化培育,优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

      4.11逾期未偿付债务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发生上述情况。

      4.12重大表外项目的有关情况。

      从公司业务情况看,可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是表外负债。报告期末,公司表外负债情况如下:

      

      4.13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与相应对策。

      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公司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以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操作风险(包括结算风险、技术风险、系统风险等)、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商誉风险等。

      公司借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总分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改革,构建了涵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建立、健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标准,以内控体系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为抓手,风险、合规、审计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构建全行、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期实现对各类风险系统、连续、有效地控制,全面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通过信贷政策指引,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风险政策,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管理,避免产业政策调整以及行业周期波动对贷款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信贷结构继续优化,行业结构、地区分布、产品组合明显改善。公司继续加强贷后管理,强化风险预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控制和化解各类风险。在资产保全方面,公司制定资产保全工作指引,加强对重点不良资产的协调管理,继续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和呆账核销力度,不良贷款的压缩和清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公司继续在总行层面上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模式和体制,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建设,强化技术管理手段和操作流程;不断充实开放条件下市场风险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继续实施对部分产品估值工具或模型的开发;按照公司实际风险状况,设计和完善既定的风险限额,并推广实施到日常业务管理中。

      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借鉴国际上较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经验,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识别评估各类风险,确定控制措施,建立系统的、透明的、文件化的内控体系。公司制定了系统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明确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对操作风险损失评价制度,以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公司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制定了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相关制度,并针对重点业务条线、重点分行,系统地开展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从而构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5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5.1股份变动情况表

      5.1.1、股权分置改革情况:公司2006年5月10日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公司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获付3股股票。各非流通股东支付股票的数量按各自持有非流通股的比例确定;对价安排执行后,公司原非流通股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共计27.45亿股;原流通股变更为无限售条件的股份,共计11.7亿股。

      5.1.2、公司增发新股情况:2006年11月6日,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6】118号文核准公司增发A股不超过7亿股; 2006年11月16日公司实施增发新股,实际公开发行A股439,882,697股,每股发行价为13.64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59.1亿元;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4,354,882,697股。

      5.1.3、报告期股份变动详细情况如下:

      

      5.1.4、有限售条件的股份可上市流通预计时间表

      

      5.1.5、前10名有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数量及限售条件

      

      5.2 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

      5.2.1、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79002户,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东169户。

      5.2.2、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注:前十名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5.2.3、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注:上述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间除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为关联关系,其他股东之间本公司未知其关联关系。

      5.3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其分别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等26家股东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并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已于4月6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完成了过户手续。过户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97849万股(股改前、占公司总股本24.993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4850万股(股改前、占公司总股本8.9017%),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6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6.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6.2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1)2006年8月10日,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同意聘请傅建华先生担任公司行长。

      (2)2006年11月15日,公司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接受公司职工代表监事万晓枫先生因工作调动提出的辞职申请,并选举冯树荣先生为公司第三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7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7.1 公司经营情况

      ———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 6893.44亿元,比上年底增加 1158.21 亿元,增长20.19%;本外币贷款余额 4608.93亿元,较上年底增加 836.70亿元,增长22.18 %;公司各项存款余额为5964.88亿元,较上年底增加 909.13亿元,增长17.98%。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98.75亿元,实现税前利润60.34亿元,与同期相比净增16.95亿元,增长39.06%;实现税后利润 33.53亿元,增加7.95亿元,同比增长 31.08%。股东权益 247.06亿元,每股收益 0.77元,每股净资产5.67元。按全面摊薄计,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13.57%。

      ———风险管理及化解情况:公司强化风险管理,着力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对全行风险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审贷机制、贷后检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资产保全机制,以及采取了积极清收、逐步核销等措施,使不良贷款比例(五级分类)由2005年底的1.97%降至期末的1.83%。通过运用“总量控制、比例监测、期限对应、利率调节、窗口指导”等多种方式,有效化解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至报告期末全行共计提各类贷款准备金127.82亿元,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 151.46%。

      ———机构新增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新开设了长春、乌鲁木齐2家分行;温州支行升格为分行。至此,公司已在全国43个城市开设了27家分行( 1家直属支行),机构网点总数达370家。

      ———中间业务: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92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71.26%;中间业务净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76.19%。报告期内,公司联手花旗推出的信用卡新增发卡36万张,累计发卡超过50万张;POS消费金额超过51亿元;信用卡实现营业收入8,368万元, 同比增长260%, 其中信用卡利息收入为1,634万元;信用卡中间收入(含年费收入等)6,734万元。东方卡累计余卡量已达到1376万张,净增343万张,增幅33.2%,卡均存款 2978 元,POS消费金额超过135亿元。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张融合借记卡和信用卡功能和优势的轻松理财金银卡,当年发卡52.4万张。另外,公司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已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建立了基金代销关系,成功实现主代销基金7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积极开展短期融资券主承销业务,成功主承销发行9家63亿元,分销14.9亿元,共计承销77.9亿元,实现承销总收入2677.5万元,承销净收入2412万元。

      ――创新业务: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银行业务整合并拓展了五大客户需求解决方案,推出了国内首家政府回购型资产证券化项目(浦建受益)和城市建设类资产证券化项目(宁建受益)。个人银行业务整合了账户管理平台、支付平台、资讯平台、投资平台、融资平台等五大平台,推出了国内首张将借贷功能合二为一的轻松理财卡和“三账户、双授信”的轻松理财智业卡。在营销创新方面,通过总、分行配合的联动营销,三大业务条线之间的交叉营销,实现资源共享,成功营销了若干大型项目;通过开展一系列公司业务“浦发创富”和个人业务 “轻松理财”服务品牌推广活动,有效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转型和经营模式方面,着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推出了一套适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特点的“专营”模式和个人贵宾理财服务的整体建设方案,积极打造中小客户和个人理财的全新服务体系。在综合经营方面,积极构建综合经营平台,包括筹建基金管理公司、与国外著名保险集团洽谈银保合作、研究制订金融租赁业务试点、探讨投资养老金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等。

      ———国内国际地位与影响:根据2005年核心资本排名,2006年7月获评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排名第251位;2006年8月获得上海美国商会“企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奖”,并为唯一非外资的中资获奖企业,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中获“最具社会责任企业20强”荣誉。。在《大众证券报》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众证券杯”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公信力TOP10调查中,公司荣获“十佳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十佳股改沟通上市上市公司”。

      7.2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发布财会 [2005]14号文《关于印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规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适用追溯调整法。

      由于公司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上述规定并对2006年度的财务报表作了追溯调整。2006年的财务报表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故无需再对与本公司相关项目作出调节。

      7.3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7.4 对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经营业务 □适用√不适用

      7.5 参股公司经营情况(适用投资收益占净利润10%以上的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 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与上年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适用√不适用

      7.7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毛利率)与上年度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适用√不适用

      7.8 利润构成与上年度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分析 □适用√不适用

      7.9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999年9月23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亿股,每股发行价格10元,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39.55亿元;2003年1月8日,公司增发人民币普通股3亿股,每股发行价格8.45元,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24.94亿元。2006年11月16日,公司增发新股439882697股,每股发行价格13.64元,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59.10亿元。所募集资金已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的批复认定,全部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提高了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股东权益大幅增加,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严格根据募股资金使用计划,合理运用募股资金,取得了明显效益。

      7.10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根据经审计的2006年度会计报表,本公司2006年度法定报表实现净利润33.53亿元, 2006年初未分配利润追溯调整为6.90亿元,扣除05年应付股利5.0895亿元后为1.81亿元。剔除按公允价值计量已确认但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当期损益约2.04亿元,实际可供分配的利润为33.3亿元。此外,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应在税后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计提一般准备。从此规定,公司2006年度拟从净利润中提取14.9亿元的一般准备。公司拟定2006年度预分配方案如下:

      (1)按当年度税后利润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共计3.353亿元;

      (2)按当年度税后利润20%的比例提取一般任意盈余公积,共计6.706亿元;

      (3)提取一般准备14.9亿元;

      (4)分配普通股股利每10股派 1.5元人民币(含税),应付股利共计6.5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