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基金投资
    越发越多 越募越慢
    震荡牛市中的成长股机会
    “杭萧钢构”事件警示基金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震荡牛市中的成长股机会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华安中国A股基金

      安瑞基金经理 刘光华

      

      经历了2006年指数翻番的上涨后,市场今年来的波动明显加大。特别是春节过后,更是呈现宽幅震荡,其中2月27日单日9%的指数跌幅让许多投资者心有余悸。

      我们认为,市场波动性加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指数从1000点涨到3000点附近,静态的估值已不便宜。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根据天相投资系统的统计,目前其成份股的市盈率已到了31倍左右。要支持这样的高市盈率估值,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成长股是回避市场震荡风险,并获取中长期可观收益的较优选择。

      首先,我国的宏观经济为企业盈利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国GDP增速为10.7%,这是连续第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政府工作报告给2007年定的目标是增长8%,而从今年前2个月的统计数据看,估计今年仍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年份。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支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盈利持续、快速增长。

      其次,牛市中,投资者愿意为成长股支付估值溢价。假设有一家公司,2006年市盈率为40倍,高于市场平均31倍的估值,但如果该公司在未来两年税后净利润能保持平均40%的增长。则其2007年的市盈率将下降到28.6倍,2008年为20.4倍。也就是说,高成长的公司能支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静态估值,随着盈利的逐年增长,其动态市盈率将快速回落到合理区域。

      第三,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往往是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将成长为行业龙头。投资这样的公司,流通股东能分享公司的成长,获取丰厚的中长期回报。

      从增长方式看,成长型公司可分为两大类:外延式和内生式。外延式增长是通过借壳、重组、兼并收购、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方式实现公司业绩在短期内爆发式上升。如前期连拉7个涨停的沪东重机,就是通过向控股股东实施定向增发,将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实现外延式的增长。内生式增长是企业通过自身的正常经营,如增加产能、研制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等,实现企业盈利的不断提升。通常情况下,内生式增长的持续性更强,但相对于外延式增长,短期内的增长幅度要小一些。在现实经营中,外延式增长和内生式增长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成长型企业一般同时运用这两种方式来实现增长。

      要构建一个成长股的投资组合,需要将行业和个股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在行业配置上,一个成长股的组合,其个股并不一定要全部来自成长性高的行业。挑选成长性高的行业,主要是从宏观分析出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内外经济环境、行业生命周期等,来作出判断。比如在2007年,投资者对3G、铁路、银行等行业寄予较高的成长预期。在选定行业后,可以自上而下,再挑选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来纳入组合。另一种挑选成长股的思路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精选个股来构建组合。其逻辑是:有的行业成长性一般,但行业中存在成长性非常好的个股;或者有的行业较小、行业特征不鲜明,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可能会忽略这些行业,这时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方法就更适用。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构建成长股组合都需要对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丰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