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4版:营销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4版:营销
    从生不逢时到苦尽甘来 富国基金的营销之道
    2007:行业倒春寒可能到来
    全额预缴 比例配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生不逢时到苦尽甘来 富国基金的营销之道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成立于1999年的富国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国首批十家基金公司之一。与命运坎坷的中国基金市场一样,富国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

      生不逢时的坏运气公司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把他的同行们分成四类:一是“值得尊敬的公司”,这类公司在市场沉浮中,始终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二是“出身高贵的公司”,多是赫赫有名的国际品牌与国内合资的产物,但在中国业绩如何,还要看是否适应水土;三是“好运气公司”,它们一发行就迎来了2006年的牛市;四是“坏运气公司”,天时地利人和总没对上,经历坎坷,“我们富国基金就是坏运气公司。”谢卫笑言。

      “好运气可能变坏,坏运气总会到头,我们也不能以出生论英雄。成功的关键要沉下心境,不断努力,在时间的历练中,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公司。”谢卫说。

      2000年,当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基金为何物时,富国开始筹备旗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首发相当艰难,基金申购基本依靠行政命令。“我们到各银行总行做工作,由其给支行下达购买指标。”

      谢卫来到新疆,银行的接待人员在还不明白基金申购表单该如何填写的情况下,就购买了相当额度。“当时的说法是,互相配合工作。”谢卫说。

      然而投资有风险。基金净值很快缩水了近5%。富国的客服电话被打爆了,愤怒的投资者在电话里质问:“银行的钱怎么会亏呢?”赎回潮接踵而至。谢卫和同事们感觉压力巨大。

      2001年后,中国股市陷入漫漫熊市。由于2002年在应对6.24行情中出现严重失误,富国旗下四只封闭式基金在当年的基金排名中位列倒数5位。

      硬是跑出一个市场来

      态势严峻。逼上梁山的富国基金调整了投资思路,从“选时”转而“选股”;并着手市场部改革,把销售业绩与收入直接挂钩,从专注于渠道总行的销售,转而深入支行。销售的目标不再是昙花一现的数十亿首发规模,而是全年开放式基金的保有量。富国开始出现在各大二线三线城市,举办讲座,与渠道商积极沟通。

      谢卫在福建一家支行拜访时,给在场工作人员鞠了两躬。“一是表示歉意,我们以前的工作没做好,让客户蒙受损失了;二是表示感谢,对坚持下来的客户表示感谢。”谢卫说。

      2003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MO)参股富国。这一举动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带了先进的管理经验。BMO每季度定期派投资总监、营销总监等高管人员到富国指导工作。合资基金公司的逐渐显示优势。WIND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新晋百亿俱乐部的基金公司绝大多数为合资基金公司。

      情况在好转。2004年,富国基金在26家基金公司名列第九。2005年4月,在 “《上海证券报》最佳基金公司奖”评选中,富国基金被广大投资者评为“最快进步奖”。同年8月,富国基金获得了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2006年他们又一鼓作气的拿下了包括晨星、理柏等专业评级机构在内的各类奖项。

      目前,富国基金公司旗下共有十一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400亿,40多万客户数中有80%为中小投资者。“真正的赢家靠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谢卫说,“我们要做训练有素的长跑运动员,而不是短跑健将。”

      营销传递品牌价值

      在谢卫看来,投资业绩是基金的根本,如果投资不好,哪怕巧舌如簧也没法把基金卖好;而市场营销则是规模的保障,“基金产品相对抽象,更需要营销人员做好品牌的传递与维护。”

      谢卫要求他的市场团队一要勇于创新,二要踏实肯干。他觉得这是销售人员难得的品质。“只要待人真诚,踏实肯干,没有跑不出来的市场。”他说。富国基金2006年举行了200多场投资者见面会。相对于广告投入,富国更愿意把钱花在这些地方。谢卫算了一笔帐,一个机场的广告需要投入200万,而在上海举行一场见面会花费2万元,假设每场见面会有100名客户参与,200万就能为一万多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市场的好坏或许很难控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维护与开拓客户关系,建立良好的后台服务。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谢卫说。

      ◆小资料

      首只拆分基金

      富国天益

      2006年7月17日,富国天益拆分正式实施,成为中国第一只拆分基金。

      其时,随着股票市场日益向好,富国天益的净值一路攀升,突破两元大关。但是,高净值带给富国天益的却是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净值越高赎回越多。“资产规模长期停留在2亿元,严重阻碍了投资。”谢卫说。

      富国开始研究对策。他们想到了国际流行的基金拆分。所谓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净值和持有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比如,富国天益拆分前基金净值是1.6元左右,假设基金份额是一万份,基金资产总额就是1.6万元;拆分后,每份基金的净值将变成一元,基金份额就变成了1.6万份,而基金资产总额仍然是1.6万元。

      基金拆分可消除国内众多个人投资者的“高价顾虑”,吸引其重新进行基金投资,从而改善持有人结构。

      富国基金于是给证监会提交报告,提出拆分方案,等待审批。经过整整半年的反复研究与论证,拆分方案终于成型。天益价值基金拆分当日销售情况极其火爆,网上的申购量急增。基金拆分与大比例分红一起,成为了2006年基金业内持续营销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