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财富人生
    一言难尽的资源
    投资的幻想 与经营的理性
    我的网络“换客” 生活
    我下岗开宠物“红娘”店
    对付贪官外逃 中国已有良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的幻想 与经营的理性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晓晖

      

      过去常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很多在自己这一行非常出色的经营者,一进了股市就成了输家。那时候有人感叹说,做股票可比做生意难多了。后来牛市来了,原先被套的股票终于上涨了,有些还创了新高,于是又有人感慨,在股市里赚钱可比做生意来得容易多了。这哪儿是赚钱呀,简直是捡钱嘛。

      这真让人哭笑不得———才几年呀,熊市一转牛,同样一句话结论就颠倒了。再仔细想想,倒咂巴出这话的滋味来了。笔者曾专门撰文讨论过投资与打工有什么不同,现在把投资与经营比较一下,应该也有点意思的。

      要说投资比经营容易,实在是容易多了。最根本的一点:投资的流动性更好,所以投资更具灵活性;相比之下,经营则要麻烦得多。

      比如,经营不善,亏本了,怎么办呢?就要削减成本,要降薪或者裁员。降薪,员工会不会受影响而不好好干,由此惹出更大的娄子呢?裁员,一般来说,裁员的结果往往是优秀的员工跳槽了,而真正想裁的员工却很难裁掉。实际上,裁员要花很大的成本,还可能丢失优质的客户。在有些讲理的地方,不是想裁员就能裁,那儿的劳动法或雇佣法对企业制约得很严格。

      如果是生产型企业,还要涉及厂房、地皮等大型固定资产的变现。不错,可能在财务上已经摊销完了,但那毕竟是钱,还是要慎重地换成钱。曾有个企业家在某地开工厂,由于得罪了有关方面干不下去了,在撤退的时候,厂房和地皮根本转让不出去,没人买,人家就是要看着你把这部分资产白白地扔下,看着你很心疼地卷铺盖走人。

      投资就不同了,只要你不是庄家,在这么大的市场里,即使是很大数量的股票,几分钟时间就走干净了,手指头敲几下键盘,万事大吉,谁也拦不住。

      如果经营做得好,扩大规模也是不容易的事儿。比如,原来开一家店,现在开两家,这就有本质的不同。一家店与十家店不同,十家店与一百家店,当然也不同。

      但投资就简单多了,因为十万元与百万元没有什么不同,百万元与千万元之间,或许有一些差异,但差异不大。十万是一颗小米,百万是一颗黄豆,千万是一颗枣,在证券市场这口大锅里,进出都很自由,完全可以由着您的性子折腾。

      风险也不大一样,从某种角度上说,经营的风险可能还大一些,比如,一个品牌下面一百家连锁店,其中一家出了大问题就可能给这个品牌带来灭顶之灾,完全可能从此砸掉这个品牌,当然也就顺便砸掉了另外九十九家连锁店;但投资就不同了,如果一百万中,有一万元买的那只股票连跌24个跌停板,与另外的九十九万,没关系。

      但投资真的比经营容易吗?如果容易,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做经营呢?须知投资在操作上简单多了,敲几下键就搞掂,不用去跑审批、拉关系,不用喝酒洗澡上歌厅,不用刚出饭局就想回家喝小米粥。

      投资有投资的难处。

      投资的风险难以避免,也难以预料。非系统性风险或许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化投资来减小,但系统性风险却是很难逃过的。

      当不景气到来的时候,经营者可以有一个感受的过程,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少,或是饭馆上座越来越少,总之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未雨绸缪,可以雨中寻伞。

      但股市就不同了,早上一开盘,您发现的不是买家少了,而是根本就没有买家,大伙儿都在那儿排着队等着卖出呢。您也排上吧,买家没有了,大伙儿一块堆儿在跌停板上等着吧。这样的跌停板有几个?天知道。

      那时候您想起减小规模了?想起收缩战线了?晚了!

      说起来,投资者也不容易,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市场,投资赚钱绝不容易,至少不像捡钱那么简单。

      说了半天投资与经营的不同,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

      首先,两者要做的都是“低买高卖”。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很有借鉴意义,那就是在买入的时候要问问自己,“这玩意儿值这个价儿吗”?如果不值,就不买,或者少买点。这一点,经营者就很明白,如果猪肉涨到一百三十八块一斤,饭馆老板就不会进货了———大闸蟹多少钱一斤?反之,如果鸡蛋跌到一块八一斤,就会多储存一些,大米多少钱一斤?

      可是,即使原本很精明的经营者,一做股票,就把这些基本常识全忘了:根本不考虑股票值多少钱,高得多离谱的股票都敢追。笔者很奇怪,经营时候的“货比三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哪儿去了?为什么一进股市,理性就神奇地消失了?当初跌到998点,却喊出“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现在指数涨了两倍,还说股市没有泡沫,有泡沫也是理性的。奇怪,泡沫还有理性的?这不是跟××品牌的白酒“不仅不伤肝,而且护肝”一样荒唐?

      在股市里,之所以会有很疯狂的行为,是因为股价是资金决定的,就像风筝,只要风来了,风筝飞多高,很难说。按说,一吨铜的价格不可能超过一吨电线,但在市场里就很难说了,因为在市场里,钱说了算。

      投资的诱惑在于,赚钱的时候可能比捡钱还容易;赔钱的时候可能比往水里扔钱还冤。因此,投资者实在应该学学经营者的理性,而经营者进股市的时候,千万别把理性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