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理财
    新资金会否带来新高点?
    似是而非的规律
    三千“魔咒”一朝化解
    大盘将在震荡反复中温和上行
    香港恒生红筹股指数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盘将在震荡反复中温和上行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晓阳

      上周大盘借助加息利空,费尽周折终于有效站稳在3000点以上,五连阳的姿态又临近了3100点整数位置的压制。虽然上行途中在多空激烈分歧下产生宽幅震荡,但上周五尾市沪深股指双双留下了长下影小阳线,表明市场内在的做多动力依然充足,丝毫没有影响大盘的上行趋势。笔者认为,上周五股指迅速完成了针对近期高位箱体上沿以及3000点之后的突破回抽确认,本周两市大盘有望以震荡反复的节奏温和上行,延续强势行情。

      上周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加息政策,并没有在股市里出现负面反应,而是类似于几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加息都没有阻档住股指上涨的步伐,即使后市仍有进一步的调控政策出台,股市仍然能够按照自有的内在动力上行。这说明其上涨的趋势惯性不会因突发事件而改变,热点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仍将成为后市行情演绎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广深铁路的突然崛起,中石化、宝钢、联通、长电等权重股开始转强,无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也充分反映了机构投资者仍然在谨慎看多。这表明他们对二季度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存在较大的心理预期。形态走势看,上周沪指基本上已经摆脱近期高位区域的箱体震荡,但并不是意味着大盘就直线上行3500点以上,因为周线上沪指并没有脱离近一两个月在高位区域构成的契形上升形态轨道,显然后市震荡反复将不必避免。

      在上周大盘蓝筹股逐渐转强的背景下,市场炒作主要围绕着题材股、绩差股展开。虽然经验表明,题材股、绩差股的疯狂,往往意味着一个阶段性行情的即将结束,但不要忽视,在低价股、绩差股上涨的背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和整体上市的题材,大多是实质性的。由此可见,本周继续短线思维参与低价股的投资机会,仍可大有作为,但前提必须是基本面改善的上市公司。另外,加息后也可以关注一些不过分依靠信贷投资支持的行业内的优质个股机会,如食品、饮料、医药行业等消费类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