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版:理财
    新资金会否带来新高点?
    似是而非的规律
    三千“魔咒”一朝化解
    大盘将在震荡反复中温和上行
    香港恒生红筹股指数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千“魔咒”一朝化解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金岩石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谈到股票市场的时候,曾经用“空中楼阁”定理来分析股票市场的估值和趋势。他认为,股票价格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预期有更多的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才会抢在别人之前买入股票,所以买入后多数人都会时刻想着要抢在别人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1990年席勒教授进而提出了股价波动与投资心理的“循环反馈”,认为股票价格是在投资人的盈利预测与货币幻觉两个心理要素的相互反馈中形成的。两位大师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形成对股市趋势性变化的合理预期,应当理解特定股市投资人的心理偏好及其在不同市场的共性特征。

      中国人的投资行为在不同市场是有共性的,以我在美国华尔街从业创业10余年的经验看,在美国的华人和国内投资人的行为模式非常相似,而更有借鉴意义的当为80年代台湾地区股市的投资风潮。当时的台湾股市有几个关键数字:1984年2月从650点启动,在1987年10月达到4600点以上;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在美国不过跌了22%,却把台湾股市震掉一半,3个月的调整跌到2300点;而后又一路狂奔在1988年9月接近8800点,又是3个月的回调跌到5100;第三波冲浪更为壮观,台湾股市高歌猛进在1990年2月达到12682点!此时台湾股市震惊世界,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每8个人中有1个股民。但由于透支了十几年的预期,台湾股市此后在不到8个月内暴跌至2485点。

      我原先认为,沪指三千的“魔咒效应”在股市的调整阶段会在3次冲击未果后引领股市掉头向下,这显然低估了国人对财富效应的心理反应和疯狂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特点:第一,在过去两个月内,金融板块整体下调了近10%,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都从其一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30%左右,但股指依然节节升高。这说明多数投资人在减仓之时立刻建仓,而非依常理先“减”后“建”,此为“减建无待时”。第二,2月27日“黑色星期二”的疾风骤雨,不到一个月就烟消云散了,这比当年台湾的两次“三个月回调”少了很多,此为“痛定不思痛”。由于有这两种特殊行为,股市中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因素,不仅没有引发投资人的情绪波动,反而在所谓“利空出尽”的解读声中,刺激了新股民前赴后继的开户浪潮:2007年至3月15日的新开户数达到631万,是2006年全年315万新开户数的一倍。以目前沪深开户总数8500万计算,每15人中有一个股民,相当于台湾1986-88年的水平。

      三千“魔咒”一朝化解,市场的回调幅度会以三千点为心理参照,而且上限高于下限。因此,我把2007年的震荡高位上调到3600点,低位以2700为支点,时间可能发生在股指期货推出之时;2008年的预期高点亦同比上调到沪指6000点。但是台湾经验还告诉我们:当10个人中有一个股民的时候就要有所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