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中共中央决定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
    港深沪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四
    国产核燃料有能力满足我国核电事业需要
    曾荫权当选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人事部:部分人员可不考职称外语
    首家专业支线航空公司将落户天津
    北京“有价无市”局面突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港深沪京位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四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蓝皮书显示,香港位居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之首 资料图
      《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

      □本报记者 彭友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分别位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4位,环渤海城市板块竞争力强劲上升。

      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介绍说,报告是从市场规模、经济增长、生产效率、资源节约、经济结构和生活水平六个方面,利用标准的客观数据对200个地级以上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和分析,从而得出的结果。

      “东强西弱”总体格局不改

      根据蓝皮书披露的排名显示,同时名列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前十位的,还有广州、台北、无锡、苏州、佛山、澳门。

      倪鹏飞博士认为,相对于全球一些竞争力较强的城市而言,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提升速度很快,发展前景较好。

      此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牵头完成的首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表明,中国的上榜城市中,香港位居全球第19位,台北位居第48位,上海位居第69位,而且不少东南沿海城市也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蓝皮书提出,东南沿海的部分城市,其排名属于全国中上水平,“他们的城市规模虽然较小,却不成为其城市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倪鹏飞博士强调说。

      蓝皮书还披露,综合2004、2005、2006连续三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来看,中国内地、港澳和台湾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趋势。香港保持了领头羊地位,澳门排名稳定。台湾地区的几个城市出现疲态,2006年较之2005年竞争力排名显著下滑。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降,环渤海城市竞争力强劲上升。

      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分布特征看,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依然不改“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排名靠前的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台海地区、环渤海地区。

      城市之间竞争是正和博弈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突出,”倪鹏飞博士说,“而且竞争力板块开始细化,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拉大。”

      在区域合作方面,蓝皮书指出,目前部分地区内各城市间产业分工、城市功能的重合现象严重,缺乏差异性。倪鹏飞博士认为,这不利于加入全球的产业体系,容易导致区域内对资源的恶性竞争,“区域合作将停留在表面,最终也将导致区域内城市竞争力整体衰落。”

      在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表示,城市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城市之间的竞争是正和博弈,要善于发现两者互利共赢的关系空间。

      陈佳贵指出,由于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城市都有趋同化的趋势,使得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决策者们就不但需要区分出竞争良莠,更要提出确保区域良性竞争的制度框架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他认为,一个城市发展和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竞争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强弱,要从宽广的视野和领域来考察,研究城市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生活环境等。

      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 品牌化尚存八大不足

      □本报记者 彭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昨日表示,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正在持续高速增长,城市资源的消耗率也在逐年进步。

      倪鹏飞列举数据证明说,2005年中国城市增长率的平均数是14.64%,整个国家的增长率是10%,有34个城市超过20%的增长率,有105个城市的增长率在15%以上,有250个城市增长率在10%以上,并且这三年的平均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他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城市竞争力或者城市增长的潜力非常大、速度非常快,但是这种增长也让人产生一定的担忧。但从增长来看,总的来说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正在持续高速的增长。

      倪鹏飞同时指出,通过人均GDP、地均GDP和资产的产出率三个指标,并通过国内外历史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是水平低、增长快、差异大。

      “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的经济效率提高比较迅速,不像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中国的效率老是长期在徘徊之中,而是有一定的进步。”倪鹏飞说。

      与此同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博士刘彦平则在发布会上对城市品牌化进行了阐述。刘彦平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品牌化进程还处于摸索和起步的阶段,存在着八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刘彦平认为,我国城市定位混乱单薄,普遍存在着优势未能彰显,越位错位和定位单薄等问题,如休闲之都、浪漫之都等城市就明显缺乏足够的混合型;二是推广飘忽多变,严重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导致城市品牌的空心化;三是缺乏国际视野,品牌化设计缺乏国际元素;四是设计粗糙轻率,普遍未能很好体现城市特质;五是城市品牌化过程,大多是政府绝对主导,社会和民间部门参与不足,降低城市品牌应有的感召力,稀释城市品牌的凝聚功能;六是热衷于追求短期的轰动效应,忽视城市品牌的长期规划和扎实建设;七是沟通重外轻内;八是城市品牌管理缺位。

      刘彦平强调说,城市品牌实质上是城市市民对其城市、对其生活方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未来远景和期望表达,而这一实质却常常被忽视或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