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
    汽车金融公司酝酿提高车贷利率
    旗下财险落沪 国寿“上海攻势”升级在即
    周忠明:农村金融“三症结”待解
    看待外资子银行的“误区”
    解决市民棘手难题 上海市政府联手保险业开发民生保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待外资子银行的“误区”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夏峰

      

      随着渣打等4家外资银行本地子银行的获批,国内对外资银行的关注也掀起了一个热潮。一时间,很多人觉得很快就能去外资银行享受优质服务,或是认为中资银行的“灾难”即将来临。

      其实,出现这些看法都是因为对外资银行的认识存在误区。首先,外资银行成为本地居民身边的银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就以最简单的开设本地居民人民币账户为例,保守估计要等到4月下旬方能开展,更无需说发行理财产品、信用卡、代销基金等业务的逐步发展,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此外,对银行来说非常关键的营业网点,也是外资银行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的难题。即使在外资银行网点投入最多的上海,单个外资银行的网点数一般不超过5个,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与广大客户的距离。

      其次,虽然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希望自己的企业形象,被国内居民看作“高不可攀”,但这并不会改变它们去走高端路线。至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本地注册后的外资银行只会将有限的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投入到产生利润最大的领域———高端客户群,而不是像四大国有银行那样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甚至那些中层客户,也不一定会成为外资银行重点追逐的对象,至多只是潜在客户而已。

      走高端路线的必然趋势,意味着绝大多数人与外资银行的优质服务无缘:原因不是外资银行不愿意向某个人提供服务,而是这个人没有“资格”去享受服务。这个“资格”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资产越多的客户,获得的服务越优质,同时不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反之,资产越少的客户,即使能够开户,获得的服务也是一般(与高端客户相比),而且还可能需要支付费用。

      最后,对于中资银行来说,“灾难”说恐怕也是夸张了。中资银行目前在综合经营的突破不大,此前也有全国两会代表提出修订《商业银行法》的议案,希望进一步为中资银行“松绑”。然而,虽说外资银行在华子银行的母行都是混业经营的金融巨头,但这并不意味着子银行在华业务也能够或是擅长混业经营。因此,中资银行如果能真正认识到竞争压力,能够真正把经营理念转到以客户为中心,所谓外资银行将带来“灾难”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