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证券
    股市红火 招行银证通创收数亿
    深圳券商力推第三方存管
    逼近7000美元 期铜牛影重现
    基金经理:炒绩差股可能血本无归
    上海加快培养期货人才
    上海举办投资者教育公益活动
    潍柴动力首发吸并湘火炬周二上会
    国泰君安将全面推广第三方存管
    06合城投3月30日上市交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经理:炒绩差股可能血本无归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文清

      

      “我看目前市场的不理性已经暴露的很充分了,很多股票的表现从正常人的角度看都有很大的问题”,上周末一位知名的大盘基金经理与记者的交流中,对当前市场对绩差股和未股改股的过度投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无独有偶,近期记者调查的多位基金经理均对目前绩差股的过度炒作表示出了忧虑,认为一旦市场重回理性,参与这类股票炒作的多数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

      发轫于春节过后的这一波绩差股行情在最近两周明显呈现出“百花齐放”和加速上涨的格局。低价与重组是这波绩差股行情的两大特点,在个别公司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带来股价飙升的示范效应下,这类公司股票几乎都在近两个月特别是近期迎来了鸡犬升天的普涨行情。在这期间关于上市公司资产并构和整体上市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在各种传闻的推动下,这一热点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来消灭所有的4元以下的低价股,在一二线蓝筹股滞胀的同时,重组股行情成为近期市场的主要热点。

      市场人士认为,与以往研究公司基本面着眼价值投资不同,目前更多的投资者都在打听消息,部分投资机构利用各种不确定的消息影响股价,市场上过度投机的苗头已经呈现出来,以至于证监会再次强调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应对股价异动及市场并购传闻较多问题。

      一位基金经理说,在蓝筹股长时间涨不动的情况下,市场的游资找到了绩差重组股这一新的突破口。从股改协调了上市公司各类股东共同利益点的角度看,资产注入和并构重组将是市场长期热点,目前相当数量低价绩差股的上涨是基于并不确定的重组预期之上,对一些主业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企业,市场给予的预期已经过头,而对于未股改的S股的炒作也明显高估了股改对价带来的增值。

      “市场的天平已经过度倾斜”,一位基金经理不无忧虑地指出。在他看来过度的投机最终会遭到市场的惩罚,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无序上涨不可能持续,对这类公司的高估部分最终需要有人买单。以他的研究来看某些热点股票在市场冷静之后即使下跌70%都不为过。

      “大非小非解禁前夕利用大牛市的氛围和投资者知识的匮乏来拉高股价是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低价股主力的如意算盘”,有市场人士提醒。

      如果说上述观点还是只代表基金经理个人的话,上周已有基金公司在公开的对外周报中提示“投机气氛有所增强”,并提醒投资者:“这种基于重组预期、股改预期的快速上涨可以通过赚钱效应快速提高市场人气,但预期一旦转变,回落也会同样迅速。”

      本轮低价股行情中基金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记者调查的基金经理均承认没有也无法抓住这一轮行情。“这一类股票的上涨很多是基于未正式披露的消息,投机性非常强,基金公司很难从正常的渠道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估,当然也无法把握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只能是保持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