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相关部门酝酿商品房预售款专户管理
    安徽着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基金业: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罗奇:今年是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之年
    证监会转发通知明确监管收费
    贵州证监局部署今年监管工作重点
    锌期货上市:国际锌添“中国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业: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商文

      

      一边是新发股票型基金的火爆销售,一边是已发股票型基金遭遇较大赎回压力。繁荣的表象下,是困扰基金业发展的隐忧暗涌。

      繁荣下的隐忧

      记者日前在“第二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上了解到,今年1月30日以来,股票型基金遭遇了比较大的赎回压力。

      “我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股票型基金的赎回情况,”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托管部副总经理李春信在会上说,“特别是当股指涨到三千点的时候,赎回的资金量是很大的。”

      相比已发基金遭遇的巨额赎回,新发基金的销售依旧保持着“高温”。包括建信优化配置、信达澳银领先增长、汇添富成长焦点等在内的今年新发基金均在发行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内售罄,屡屡打破新基金发行速度纪录。

      “应该说,这种股票型基金销售火爆的局面不会是常态。”李春信表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之所以销售火爆,主要是由于去年以来基金业绩的快速大幅上涨,使得投资者对股票型基金产生一个较高的投资收益预期。但进入今年以来,随着股指的大幅波动,股票型基金,特别是新发基金并没有实现太高的收益,赎回压力开始显现。

      然而,赎回压力还仅仅是基金业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王连洲指出,去年股市的火爆行情掩盖了基金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将在今年暴露出来。比如如何保持基金业的持续成长,如何保证投资者获得稳定回报,如何解决基金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如何统一基金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问题,都将困扰着基金业的未来发展,王连洲表示。

      基金业长期看好

      尽管诸多困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问题有待解决,但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业内人士都表现出了一致的乐观。

      杜书明表示,我国基金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增长的时代,今年将有很多有利条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如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市场总体的牛市格局等等。

      “今年基金业发展将进入新的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钧伟指出,首先是随着居民理财文化的崛起,真正理财时代将到来;第二是投资理财服务的市场、产品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第三是新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产生,将架起产品与投资者之间新的桥梁。

      在基金业发展步入新的发展时代后,随之带来的行业变革也将逐步显现。杜书明表示,业务“外包”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新时代下,基金公司将更加专注于投资管理业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包括IT、营销等在内的环节可能会被全部分离出来。另外,新型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中介顾问公司将有望得到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