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相关部门酝酿商品房预售款专户管理
    安徽着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基金业: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罗奇:今年是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之年
    证监会转发通知明确监管收费
    贵州证监局部署今年监管工作重点
    锌期货上市:国际锌添“中国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罗奇:今年是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之年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罗奇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千万不要认为,中国会在促成近三十年巨变的改革征程上走回头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中国每每通过改革来实现关键转变。我认为,类似的转变即将出现。”在前不久来京参加200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上周发表研究报告这样评价中国正在推动的经济增长转型。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罗奇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的一次记者会上的原话为题发表评论。他指出,温总理的话“直截了当地”就中国经济的状况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所以我认为,中国在试图控制急速增长和失衡的经济的过程中,除了继续紧缩调控,现在已别无选择。”

      罗奇称,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强调了从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的转变,争议的焦点不是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的结果,而是管理这一势在必行但又日益紧迫的变革所需要采取的战术。罗奇表示,如果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依然不明显,那么中国进行紧缩的压力将越来越多地落在中央规划部门。

      罗奇最后总结说,中国向新模式过渡,将强调减少对投资、出口和制造业的依赖,更大程度上靠向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并集中力量实现一个“更绿色”的GDP。他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加息,仅仅是预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预期将有新一轮的行政措施推出为过热的投资降温。”

      中国“实行向新模式转变的决心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罗奇感言,中国坦率地承认2006年未能达到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就是在强调这种紧迫感。“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更新对中国看法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