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今日视频·在线
    与三千情缘未了 大盘近期难走远
    储蓄存款与垃圾股
    中级调整缘何难以等到
    股指期货不是简单的利多利空
    十佳分析师指数
    上证网友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指期货不是简单的利多利空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广州万隆·成长投资顾问群

      指数期货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利空或利多,而目前主力会不会利用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对指数期货的认识误区,制造一个“大阴谋”呢?股市中大部分人所犯的错误,往往能够成就少部分机构的市场机会。

      股指期货的影响不是单向的

      指数期货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单方向的利空或者利多,而是一个二元博弈机制。市场上不少人认为,由于指数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做空机制,所以其利空影响大于利多影响。但是实际上,指数期货的推出既可以是利空也可以是利多。股指期货的多方可以通过买入指数期货后,同时买入股票(特别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份股)达到推高指数的目的,在股指期货和股票持仓上实现“双赢”;而空方也是一样,为了实现在股指期货上获利,可以通过大量购入权重股在现货市场上打压股指从而在期货市场上获利。但是一般需要融资融券的配合,即在融券市场上借入股票,在现货市场上压价卖出推低指数,以后再在低位购回股票归还,避免在股票上做空损失过大而期指上获利太少反而造成实际亏损。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指数期货既可是利空也可是利多,而且如果不配合融资融券制度或者备兑权证的推出,做多反而是有利于做空的。指数期货的推出主要是为市场提供一个二元博弈机制。

      从境外市场指数期货推出情况来看,既有指数期货推出之前,市场上涨;推出之后,市场下跌,也有不一定严格遵照这一规律,如美国是在指数期货推出后近一年才出现大跌。但是总体上,指数期货上市都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

      由于管理层对指数期货推出前后引发市场动荡的可能性相当重视,并且可能会在机制上加以防范(如限制持仓),我国股市可能不会重复这些情况。

      所谓利空可能是一个“阴谋”

      由于舆论的引导,近期关于指数期货的推出会不会造成市场大幅下跌等各种担忧较多,市场各方对指数期货利空影响的注意力也被调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指数期货出台后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的各种猜测、怀疑和担忧都被不断强化,指数期货更像是一个心理预期的大漩涡,承载和吸纳着大部分投资者的担忧,一旦其推出则可能会短期内爆发。但是这种预期会不会是主力透过舆论有意引导的,会不会是主力们的一个“大阴谋”呢?

      股票市场上大部分人所犯的错误,恰恰是少部分人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而目前有意利用“指数期货利空”这样的一个认识,将大部分人引入误区,正好可以创造这样的市场机会。

      指数期货既助涨也助跌

      我们认为,流动性过剩、管理层意图等对市场的影响才是决定市场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而指数期货则在这一基本因素下发挥助涨助跌功能。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管理层最终可能引导资金流入股市,那么由于指数期货的存在可能会加速这一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如果由于指数大幅上涨,大量期货空单被迫斩仓推高期货价格,可能会助推最后行情更加疯狂,指数期货从而成为助涨助跌的工具。尤其在指数期货推出之初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反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