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看,在各家银行业绩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的普遍改善也成为一个共同的亮点。其中除了宏观经济向好所促成的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为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做出的贡献外,各家银行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控制不良贷款的努力也已收到成效。但综合来看,中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还仍待进一步加强。
资产质量普遍改善
从已披露的上市年报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得到改善,这显著表现在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和拨备覆盖率的继续提升。
例如,华夏银行2006年末的不良资产率比期初下降0.32个百分点至2.73%,拨备覆盖率从69.34%提高至84.16%;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23%,拨备覆盖率上升到116.62%。交通银行减值贷款比率从2.80%下降到2.53%,不良贷款比率从2.37%下降至2.01%等。浦发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虽然比2005年末略有下降,但仍达到创记录的151%,为A股上市银行最高。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2006年中行减值贷款余额和比率实现持续双降。分别从1095亿下降到1032亿和从4.9%下降至4.2%。与此同时,中行的准备金覆盖率从前一年的75.9%上升至91.3%。
海通证券邱志承认为,这其中既有其不良资产结构和宏观面的原因,更有中行股改上市后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的因素。他判断,在目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中行的不良资产率还将下将,但下降速度会逐渐放慢。
对于资产质量的改善,分析师普遍表示,这有助于中资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不过相对于国际型大银行,中资银行还有不小差距。防止不良贷款反弹依然是摆在中资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成本控制仍待加强
与资产质量改善,盈利增加形成对照的是,中资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006年中资银行的盈利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利差的扩大、进出口的强劲以及资本市场的火爆。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增以及以代理型中间业务引领的中间业务激增成为各家银行共同的上涨动力。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各家银行的表现则大不相同。以民生银行为例,其2006年的业务及其管理费用达到了83.82亿元,同比增长了39.1%,这一数字也超过了其利息净收入的增速31%。
费用急剧增加的结果是,其营业费用与营业净收入比也从2005年的46.69%上升到2006年底的47.74%,这一数值比同期的华夏银行高出了整整5个百分点。国泰君安的伍永刚表示,民生银行虽然增长强劲,但其费用管理仍需加强。同期这一指标增加的还有浦发银行,2006年其营业费用增加了21.88亿元,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中行、交行等银行虽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运营效率,成本收入比分别从前一年的43.4%、51.24%下降到去年的42.0%和47.66%,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很显然,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费用增速过快,以抵消其业绩的低冲,仍然是对各家银行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