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堵住公民权利流失的创口
    金融股定价权之争 将在A股H股两个市场展开
    警惕银行成为 高校负债基建的推手
    制度反腐缺位是腐败肆虐的根源
    单位自建经适房 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杭萧钢构事件折射信息披露“阿喀琉斯之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股定价权之争 将在A股H股两个市场展开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乐嘉春

      

      随着日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正式发布,市场对A股股指期货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内推出的猜测正在日益丰富。在我们考虑适时推出A股股指期货时,日前港交所也在积极考虑推出H股金融指数期货问题。这表明,A股、H股金融股定价权之争将进一步升级。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共有金融股(银行、保险和证券)12只。其中银行股有8只、保险股有2只,证券股有2只。12只金融股的A股总市值合计达3.85万亿元,占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2.92%,其流通市值为4284亿元,占沪深两市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12.46%。这表明,A股金融股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占A股市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比例很大,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已越来越显著。

      同样,目前H股金融股的市场影响力也非常显著。按照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29日,H股公司共有141家,流通市值合计为31974亿港元,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寿等在内的8只H股金融指数成份股的流通市值所占比例却高达70.28%。而且,H股金融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占港股主板市场总市值已超过18%。这也说明,H股金融股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由于上市公司在A股、H股两大市场同时上市,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凸现。目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已实现在A、H两个市场上市,如果今年交通银行也回归A股市场的话,那么H股金融指数成份股中只剩下建设银行和中国财险两家还未回归A股市场。这种市场现象的存在,加上A、H股金融股之间存在着价差现象,使得A股金融股面临一定的估值压力。相对而言,A、H股金融股股价之间的联动效应,必然也会对A股市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压力。

      现在,A、H股金融股定价权之争已不仅仅局限于现货交易层面上,而且还在股指期货层面上也已全面展开。因为,考虑到在沪深300指数中金融股权重为19.83%,是排名第一的权重类股,这还不包括信托类股票,一旦推出A股股指期货,那么,A股股指期货不仅能透过金融股变动对A股市场产生很大的市场影响力,而且还会透过H股金融股变动对H股乃至港股市场产生深度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问题。

      但是,就在A股市场准备推出股指期货之前,港交所也拟推出H股金融指数期货。如果港交所率先推出H股金融指数期货,那么,H股金融指数期货必然会透过影响H股金融股,将A、H股金融股之间的联动效应渗透到对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上。相反,如果A股市场率先推出股指期货,这也势必会透过影响H股金融股而影响H股乃至港股市场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A股市场即将推出股指期货和H股市场即将推出H股金融指数期货,争夺A、H股金融股的市场话语权或定价权之争将全面展开。

      这提示我们,A股市场必须尽早推出股指期货,以免受到H股金融指数期货的单边市场影响。同样,A股金融股估值水平也必须回归其合理估值区间,否则,不仅会受到H股金融股股价的下压影响,而且无论是A股指数期货还是H股金融指数期货也会对A股金融股构成一定的市场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