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8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81版:信息披露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本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3月26日审议通过了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及摘要。会议应到会董事 14 名,实际出席董事 14 名。其中独立董事顾功耘先生委托独立董事王国刚先生对本次会议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公司 7 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没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

      1.3 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告已经福建华兴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国内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4 公司董事长高建平,行长李仁杰,财务负责人李健,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1.5 鉴于公司已于2007年2月5日完成A股股票发行并上市,为保证公司重大事件陈述的完整性,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公司信息包括截至2007年2月5日的上市工作以及股本变动等相关信息。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3.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上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系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4年修订)》(证监会计字[2004]4号)的要求确定和计算。

      3.4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单位:人民币千元

      

      3.5 境内外会计报表贷款损失准备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报告期转出”主要系出让贷款或贷款转入待处理抵债资产时,相应贷款呆账准备金同时结转。

      3.6 截至报告期末前三年补充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3.7 截至报告期末前三年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注:1、本表除不良贷款率外,其余指标均为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

      2、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总额×100%。

      3.8 资本构成及变化情况

      单位:人民币亿元

      

      3.9 分支机构基本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0 贷款五级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情况

      3.10.1 具体贷款五级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公司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符合监管当局要求,报告期末,公司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2.76亿元,准备金覆盖率126.03%。

      3.10.2 报告期内,公司不良贷款变动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1 贷款分布情况

      3.11.1 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的贷款行业分布前5位为:个人贷款,制造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具体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1.2 贷款地区分布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2 前十名客户贷款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前十名贷款客户为北京汽车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广州名盛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百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国有资产营运公司、陕西省交通厅,合计贷款余额82.15亿元,占期末贷款余额的2.53%。

      3.13 期末贷款总额比例超过20%(含20%)的贴息贷款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发生贴息贷款。

      3.14 重组贷款期末余额及其中逾期贷款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重组贷款(包括展期贷款、借新还旧贷款)余额为42.36亿元人民币,其中逾期超过90天的为13.44亿元人民币。

      3.15 主要贷款类别、月度平均余额及年均贷款利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6 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7 期末所持最大五支政府债券(含中央银行票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8 主要存款类别、月度平均余额及年均存款利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9 报告期末,公司无逾期未偿债务。

      3.20 可能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余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内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注:“增减”系增减变化轧差数。

      4.2 报告期末至2007年2月5日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2.1 2007年A股公开发行并上市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证监发行字[2007]10号)核准,公司于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0.01亿股,并于2007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50亿股。

      4.2.2 公开发行A股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3 截至2007年2月5日,公司总股本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单位:股

      

      

      4.2.4 截至2007年2月5日,公司流通股前十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人民币万元

      

      5.2 董事、监事在股东单位任职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其余董事、监事未在现有股东单位任职。

      §6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6.1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6.1.1 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期初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稳健经营,积极进取,深入推进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战略转变,取得了新一轮五年发展的良好开局。

      (1)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6177.04亿元,比期初增长30.02%;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31.97亿元,比期初增长19.1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45.12亿元,比期初增长33.78%。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五级分类法,期末不良贷款余额49.80亿元,比期初下降6.67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53%,比期初下降0.8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拨备覆盖率126.02%,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保持国内银行同业较好水平。报告期实现税后利润37.98亿元,同比增长54.09%。

      (2)经营转型迈开步伐。各板块战略重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业务客户分层管理不断加强,差异化营销服务体系稳步建立,客户基础进一步巩固。成功推出“金芝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本地化解决方案、“兴业单证通”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订公用事业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创新损失分担合作机制。报告期累计办理国际结算257.62亿美元,同比增长38.18%;累计办理结售汇185.86亿美元,同比增长33.64%。同业业务银银平台营销拓展成效明显,报告期新签约客户35户,累计签约客户66户,累计联网上线客户 15户,联网合作网点达3736个;银证合作快速发展,报告期累计办理证券资金结算量达15499.66亿元,与7家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建立了银证全面合作关系,与34家证券公司签订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合作意向书。零售信贷、信用卡等重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期零售贷款新增340.42亿元,余额达到646.18亿元,比期初增长111.34%;理财卡发卡总量达到771.66万张,比期初增长29.98%;新增发行信用卡67.63万张,发卡总量达107.12万张。资金交易、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先后获得代客境外理财、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清算银行和个人黄金投资等业务资格,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综合经营能力明显提高。截止报告期末,共托管证券投资基金6支,托管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60个。短期融资券业务发展顺利,报告期共发行12家企业16支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达106.7亿元。

      (3)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稳步推进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研究探索成本分摊体系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水平。稳步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营销组织体系变革,成功组建零售银行管理总部,试点开展分支行营销组织改革,启动交易处理中心建设、按揭流程再造和公司信贷流程再造。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设立特殊资产经营部,推进不良资产专业化经营管理。

      (4)支持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顺利筹建并开业南昌、合肥和乌鲁木齐分行。加大ATM等自助服务机具建设,报告期新增投放ATM 407台,同比增长53%。完善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服务,网银客户数和交易量继续增长,截止报告期末企业网银客户数20708户,比期初增长44.4%,累计交易金额22484.22亿元,同比增长200.33%;个人网银客户数25.07万户,比期初增长109.78%,累计交易金额352.55亿元,同比增长689.57%。开发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顺利升级并全面推广中国现代化小额支付系统,公司汇路更加畅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科技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灾难备份体系符合国际公认灾难备份划分标准第5级和中国人民银行灾难备份规定要求,并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高峰论坛上荣获“最佳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奖”。

      (5)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显著提高。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排名,公司按总资产排名列第164位,跻身全球银行200强;另据该杂志2006年6月首次发布的中国银行100强排名,公司平均资本利润率列各家全国性银行首位,一级资本和资产总额均列全国第十位,跻身全国前十大银行。根据《亚洲周刊》最新发布的“亚洲银行三百强排行榜”,公司按总资产排名列第42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19位,是中国在亚洲排名上升最快的银行。

      6.1.2 公司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的构成情况

      200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6.50亿元,营业利润为50.04亿元。

      公司根据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则,将地区分部划分为总行(包括总行本部及总行经营性机构)、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其他共八个分部。各地区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列示如下:

      单位:人民币千元

      

      6.1.3 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其原因

      单位:人民币千元

      

      (2)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项目的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6.1.4 公司资产和利润构成变化情况

      (1)盈利性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为98.66%,较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为52.54%,较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为21.90%,较上年下降3.51个百分点。

      (2)营业费用较上年增长35.36%,主要原因是年内新设三家分行及二十家支行,随着机构扩张、人员增加以及业务发展,营业费用相应增加,增速略低于业务规模增长速度。

      6.1.5 主要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

      公司对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0.5亿元,占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3.03%。

      6.2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6.2.1 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争取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经济金融总量继续快速扩大,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汇率升值的协调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央行调控的重要任务,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增长受限的双重压力。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扩大,经济体制和金融改革步伐全面加快,金融业发展将发生持续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使银行业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并引致市场微观主体融资行为的深刻变革,对银行的业务结构、营销模式和整体金融市场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金融国际化全面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年12月11开始实施,人民币业务全面向外资法人银行开放,金融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金融机构通过投资入股、增设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扩大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既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学习借鉴和与国际先进银行合作的机遇,也面临与国际同业同台竞争的挑战。

      (3)金融综合化渐进深入。金融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直接融资比重的稳步提升,金融管制的日渐放松,不同金融主体之间的兼并、收购和重组,使国内银行有望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延伸业务领域,稳步朝着综合化经营的方向迈进,银行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多元化、差异化将日趋显现,现有同质化经营格局将逐步打破。

      (4)市场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面临货币政策调控压力加大。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外汇占款快速增加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存贷款利率、信贷“窗口指导”等手段回收流动性,调控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盈利性资产受到一定影响,并加大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6.2.2 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和WTO后金融对外开放过渡期的结束,银行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直接融资的增加,也将逐步挤占银行业市场份额;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受到严格限制;三是市场资金供给和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流动性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压力加大;四是在公司完成IPO之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与资本不足的矛盾突出。

      针对上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公司重点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推进业务格局调整优化。巩固发展公司业务,坚持大中小并举,稳步建立差异化的营销服务体系,实行分层营销管理,积极拓展各类目标企业客户;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以资源有效投入为基点,以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个人客户、私营业主为目标,重点发展以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为主的消费信贷业务,实现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

      (2)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一步健全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操作执行层组成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机构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机制,强化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整体性、严密性和有效性;按照公司、零售、同业(市场)等板块,健全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内部职能设置,强化专业化分工;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其他各类风险全面纳入风险管理的范畴,开展全面风险监测;密切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加强产业、行业、区域经济研究和公司信用业务拓展统筹规划,强化对房地产、政府信用、公路建设、电力、证券公司等多个行业的信贷投向指导,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有效规避相关业务风险;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反洗钱工作机制,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反洗钱制度体系。

      (3)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业务经营与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有效引导和规范资源配置行为,强化资本约束,实现集约化发展;全面引入平衡计分卡管理理念,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公司经营转型的引导和激励,持续提升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水平;改进双线费用配置,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精细化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积极拓展负债业务,大力发展核心客户以带动稳定负债发展,严格同业存放资金管理,加强同业存款分类和期限结构管理,调整优化债券投资规模和结构,加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

      (4)再造业务流程,提升营运效率。以柜面业务处理和服务流程、按揭业务处理流程和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流程为切入点,优化前台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价值;通过垂直化管理、专业化运作,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审查审批、产品支持等中台服务支持能力;继续加快资金清算、单证处理、客户信息处理、会计后台处理等后台作业中心建设,提高后台业务集中化处理能力和效率。

      (5)稳步推进队伍和文化建设。服务战略转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通过与专业猎头公司合作、专家推荐、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加大吸收各类专业人才;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强化薪酬分配激励作用;以岗位资格考试为引导推动开展各类岗位培训,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专业素质;探索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业务流程再造的全过程,以流程再造促进文化重塑。

      6.2.3 2007年度经营计划

      2007年,公司将以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政策为导向,按照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既定部署,深入推进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战略转变,保持各项业务平稳较快增长,总资产较上期末增长20%以上,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

      6.2.4 为实现未来发展战略所需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资金来源情况

      公司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在快速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增加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客户贷款投放;加大各类债券投资运作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资产业务品种。同时,与资产规模和结构相匹配,发展负债业务,优化负债结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额协议存款等方式增加主动负债,开发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新型负债工具,拓宽负债来源渠道。

      6.2.5 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公司面对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加强各项风险管理,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公司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针对信用风险。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坚持统一的授信管理,建立完善授信授权与审批机制,强化授信过程管理,规范授信各环节尽职要求;加强风险监测,提升风险量化管理水平,实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细化管理,通过企业财务分析系统提高对企业授信风险的甄别能力。

      针对市场风险。在投资决策、业务授权、敞口额度、流程监控等方面制订并实施一系列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制度。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等系统,动态监测和控制各项重点流动性比例指标及利率、汇率风险敞口,加强对市场流动性、利率、汇率变动及影响的分析及预测;通过拓展稳定负债来源及发行长期债券,合理配置长期投资和短期资金运用结构,以及推行外汇FTP管理等措施,积极推进资产与负债结构调整,降低整体业务的市场风险敞口。

      针对操作风险。建立覆盖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制度和流程体系,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流程上下线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推进全面质量管理,逐步实现业务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全面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监督支行严格执行各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及会计操作规程;利用内部稽核、责任追究等方式加强事后监督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