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环球财讯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书评
    非正常道路 非典型成功
    《China:The Art of Law》 (中国法律的艺术)
    《颠覆》
    韦伯眼中的资本主义精神
    《带着快乐去上班》
    转型中国可从西方金融理论汲取什么
    花样年华 历史留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非正常道路 非典型成功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淘宝网:倒立者赢》

      沈威风 著

      蓝狮子财经丛书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出版

      □石 姿

      

      前几天,我与某位专门出版高素质史学书籍的前辈闲聊,不料话题常是兴亡教训和王霸之道的前辈突然问我,现在是不是有一个叫淘宝的网站,老板是个女性?我答不是,淘宝网大老板和二老板乃至三四五号当家人都是男性。他就很疑惑地说,那为什么有天晚上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在讨论女人是不是应该做全职太太时,主持人对其中一个小有知名度的女性说,“至少你还有淘宝网啊”?

      我想了想,说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因为有了淘宝网的存在,很多女性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的同时,还能够在网上经营一家小店,时间自由,强度自己可以控制,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投入精力。前辈听完,叹了口气,说那可真是个好网站。

      这位前辈,一头扎进中国历史文化典籍的汪洋中,对于那些新鲜事物,向来不太在意,尤其是网络。他的电子邮件,也都是由助手代收、代发,所以淘宝网的名字能够传到他耳朵里,并且给他留下印象,相信这是淘宝网的名气和影响力到达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国内娱乐界一向有一句话,人红是非多,甚至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红了,就去看论坛上骂他的帖子够不够一定的数量级。事实上,中国的公司,有时候的确可以作如是观。

      淘宝网名声和地位的真正暴涨,应该是在2006年。

      就在这一年,它在C2C市场上的份额超越了对手ebay易趣,并且在年中的时候,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正如大家在沈威风的新书《淘宝网:倒立者赢》中所看到的那样,淘宝网是一个在2003年才成立的网站,而它的对手易趣网,在这个市场已经经营了数年,市场份额曾经超过了令人咋舌的90%。所不同的是,淘宝网是一个百分百血统纯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它身处浙江杭州,是本土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投资的。而易趣网的创办人是两位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他们拷贝了美国ebay的商业模式,在上海创办了易趣,并且在2003年淘宝网成立的那一年,将易趣网卖给了美国的ebay。

      接下来的故事,在这本《淘宝网:倒立者赢》里面有生动详实的描述。这完全是一场速战速决,此消彼涨的战役。本土公司淘宝网迅速成长,而有跨国巨头作为支撑的易趣网,很快败下阵来,并且在2006年的年底,以易趣易手给TOM.com为这场短捷得异乎寻常的战役匆匆划上了句号。

      在今天,淘宝网注册用户已超过3000万,几乎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而2006年全年淘宝网的交易总额突破了169亿元,仅它一家的交易额,就超过了2005年中国C2C市场全年交易总额,这个数字超过了易初莲花(100亿)和沃尔玛(99.3亿)这些跨国公司巨无霸在中国的全年营业额,是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6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上网,淘宝网很可能是日后大家购物的重要通道。

      一家从十个人一个单元房起家的公司,在三年内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战胜了国际巨头并且真正将电子商务推进到各位普通人的生活中,至少在理论上,淘宝网似乎应该赢得更多的尊敬。但是,我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人,当然我是指大部分的媒体和业内人士,他们更加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淘宝网还能撑多久?淘宝网还有多少钱?淘宝网曾经烧掉了多少钱,淘宝网还将烧掉多少钱?如果淘宝网不免费了,还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当然,这些问题很专业,但是缺乏足够的商业思维逻辑。有一种简单的看法认为,淘宝网之所以能赢得国际巨头,是因为淘宝网比他们烧钱烧得更狠,一旦淘宝网不烧钱了,或者把钱都烧完了,就将失去竞争力。但是,我选择相信,在今天的互联网市场,已经不是用烧钱来争夺眼球的时代。淘宝网创办者马云也许说过很多偏激的话,但是有一句话,我以为说出了他的公司致胜的原因:“我们做的不是IT公司,而是服务公司。”事实上,细心的女作者早就发现,淘宝网比易趣网更加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使用习惯的页面设计,更加到位的客户服务,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行销,才是取胜的真正原因。不管你对于马云的张扬风格看法如何,也不管淘宝网还有什么眼花缭乱的招数,人们都不能忽视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或者说中国新兴公司难以估量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