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上海批出20000幅、75—80万亩的建设用地,但目前还有2000多幅、17—18万亩土地批而未用。”昨天,在上海福卡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一场内部研讨会上,上海市房地局土地规划院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出这一信息。他还表示,上海市政府眼下很重视土地的节约利用问题,并且正在研究相关举措以促进消除土地闲置。
“土地问题不光是一个发展瓶颈,瓶颈还能想办法冲破,而一个城市的地就这么些,可见是一种刚性约束,事实上,上海未来的土地可供增量已经很少。”上述负责人坦言,目前上海的建设用地总量约2400平方公里,随着国家调控深入、土地督察很紧,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规模能达到3000平方公里就是“极限”了;分到每个区县,也就平均新增40平方公里的量;而“十一五”期间,能追加的建设用地也就200平方公里。
另据介绍,在24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占到1000平方公里,城镇生活居住用地则为600—700平方公里。“从结构上讲也很不合理,工业用地太多了,按国际标准,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比最高也就是1,由此看来,上海的工业用地规模已超警戒线。”
而除了控制规模和调整结构,土地利用的低效益问题也给上海的城市发展带来压力。上述负责人指出,1996年以来,上海的地均GDP年增长率才5%,不到人均GDP增幅的一半。又如目前上海10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中,有100平方公里以上可以二次开发。而且,违法用地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的“透支”。
据了解,目前上海在土地规划方面正在做的就是先按国家要求保证基本农田“落地”,同时还在研究制定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管理办法及土地利用绩效评估体系,并会对土地使用进行从批到建再到产的全面监控,以杜绝闲置问题。
“上海各区县的用地压力的确很大,以前很‘顺’的,但突然就面临转变,以往的粗放型利用肯定不行,要学会精打细算,并且加快对存量土地的梳理。”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对土地的态度就是: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
■相关报道
易宪容:商品房预售款专营点到开发商命门
□本报记者 柯鹏
近日,上海证券报独家报道的“商品房预售款专户管理酝酿中”一事,引发了房地产市场极大的反响。昨天,知名学者易宪容在博客中表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住房预售款专户管理看上去制度改进的动作不大,但是却点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命门。
易宪容表示,许多发达国家对住房预售款专项管理,无论任何形式的预付,其款项都不会直接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而由律师或第三者存入银行保证账户,款项按工程进度经工程测量师及律师同意后才能拨付。
易宪容表示,“中国的住房预售制度改革,就是要让住房预售款实行专户管理。所谓专户管理,是指将开发商在预售阶段取得的住房预售款统一存入一个银行账户,开发商不得随意支取、使用,只能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核后提取用于本项目工程建设等所需的费用支出,如建筑工程款的支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维护单个项目工程款的按期发放、保证不因此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也防止个别开发商挪用预售等,而且也降低了住房预售中消费者及银行的风险。”
“可以说,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住房预售款专户管理看上去制度改进动作不大,但是却点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命门。”易宪容指出,“采取住房预售款专户管理,使一个项目的款项归一个项目,不仅防止房地产企业无限制的滚动开发,也便利了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征税管理,减少房地产开发商逃税可能性,更易于把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率水平暴露第三者的监督之下。住房预售款专户管理一旦出台,不仅对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预示着中央政府落实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