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环球财讯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企假亏损 导致“两税合并”效果落空
    调控政策宜从“中性”向“偏紧”位移
    外资企业违规用工 何以屡屡发生
    油品改革: 借放开之名行垄断之实?
    药品定价乱局的根源在哪里
    应对房地产开发商模式进行全面反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药品定价乱局的根源在哪里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王杰

      

      在不久前广东省举办的医疗机构药品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活动中,报价的市场调节药品品规有12196个,均由企业自主定价。这次活动暴露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目前市场调节价药品的定价随意性非常之大。一支5ml的阿魏酸钠注射液,不同企业的报价从1元到253.1元,价格整整相差了252倍。

      药品定价随意性为何如此之大呢?专家把板子打到了药品生产企业身上,开出的“药方”也是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缩小企业自主定价范围,杜绝企业恶意定价行为,药品作为非直接消费的特殊商品,应当尽可能缩小企业自主定价的范围,尤其对于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使用的药品和注射剂,不应列入企业自主定价范围。

      笔者认为,这种建议根本没有认识到药品定价问题的根源所在,给出的建议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甚至可以说是“头痛医脚,脚痛治头”。药品定价随意性大,根源并不在药品生产企业。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很多,竞争非常充分,但竞争不但没有降低药价,反而导致药价高得离谱,这种反常现象本身就说明有另外的因素在左右定价,这个因素就在医疗机构身上。我国早已全面调整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将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实际加价率严格控制在15%以内。

      对医疗机构来说,药价“虚”得高,加价15%后所获取的利润就越多。以一支5ml的阿魏酸钠注射液,有的企业报价只有1元钱,医疗机构加价15%后可获得0.15元的利润,而对于253.1元的报价,医疗机构加价15%后可获得37.97元的利润。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经济体,它也有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即使出于本能的选择,医疗机构也会喜欢选择药价虚高严重的药品,而放弃那些报价非常低廉的药品。

      实际上,我国允许医疗机构加价15%的规定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据卫生部统计,近两年卫生部所属医疗机构在药品方面得到的加价大概是470亿左右,占当年药品购进额的42%,实际相当于零售价30%。医院的实际加价率不是15%,而是大大地超过这个比例,达到40%以上。有关部门要将“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实际加价率严格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根本没有实现。

      这才是药品定价高的根源。如果忽略这一点,按照上述专家的建议采取行政定价的方式,结果可能更糟。就在前几天,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已经指出:目前我国对药品定价要经过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或论证,听取各方意见等5道程序,使得定价药品过多过细,达数千个之多,这样反而容易造成低价药改头换面重新上市。

      按照比率限定医疗机构的利润本身,就为药品虚高创造了最佳条件。加之药品监管、定价、医保各部门行政分割情况严重, 各个环节都缺少有效的监管,药价虚高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迄今为止,发改委已经接连主导了20多次药品降价,但是,药价虚高问题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导致了一些低价药品的消亡。因此,目前有关部门应该放下屡试无效的行政调价方式,改变现行的这种药品定价和加价机制,否则,就很难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