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震斌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32亿元,同比增长43.8%,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22个百分点。各类消费也开始活跃,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国民经济在相对高位运行。
不过,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为:1、外贸不平衡状况加剧,外汇储备飙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流动性过剩,货币信贷投放过多。3、各地投资热情很高,投资反弹压力较大。4、物价涨幅有温和加快之势。5、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须抑制泡沫化倾向。
上述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据此估计,政策面上将逐步从“中性”转向紧缩,以明确市场预期,加强流动性管理,着重控制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一、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由于造成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的根源是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导致的大量热钱流入,使得外汇占款规模过大,进而诱发货币信贷和投资增速过快、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因此,要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缩减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鼓励“藏汇于民”和国内资金走出去,加强对外汇资金进入和流出的均衡监管,适当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扩大内需。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摆脱出口导向性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非贸易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项目支出过大,居民预防性和强制性储蓄较多,老百姓不敢随便花钱。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改进服务质量,全面启动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进一步收紧市场流动性,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央行必须重点关注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加强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注意适时吸纳过多的货币,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水平,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一方面,央行可以继续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延长央票期限、向四大行发行定向融资券等措施将一部分流动性“雪藏”起来;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小幅、多次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深度”冻结部分流动性,预计年内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至3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快改革现行外汇管理制度,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从源头上控制流动性产生的基础。
四、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充分发挥价格型工具的调控功能。我国央行一直对加息比较慎重,主要是担心热钱流入、影响消费、打击房地产和股市、压缩下游企业利润等,顾虑较多。实际上,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对比,目前我国利率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控制信贷膨胀和投资扩张。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里,上调存贷款利率将提高资金使用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从需求方对贷款总量进行调控,进而控制由贷款派生的流动性。要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通过交替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连续进行紧缩性操作,可以将过剩的流动性慢慢抽走,并使市场利率达到均衡状态。
五、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中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兼顾,适当限制政府公共权力,确实做到令行禁止。要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适当控制重大项目的开工节奏,尤其是过剩领域的非理性扩张,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
由于当前宏观形势比较复杂,加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将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干部考核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调控合力,共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系中国民族证券研发中心资深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